第657頁 (第1/2頁)
晉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太穆皇后竇氏駕崩,李昇等孫子孝帽子上釘紅棉球,長孫釘一個,次孫釘兩個,餘者類推。若是孫子輩成婚,則孫媳婦帶三花包頭,也就是插一小紅福字;未出嫁、且未梳頭的孫女用長孝帶子在頭上圍一寬榱,結於頭後,餘頭下垂脊背,頭上也要插一小紅福字。
只要是孫子、孫女輩,他們的孝袍子肩上釘有紅布一塊,有的剪成蝙蝠、有的剪成其它圖案。按亡人性別,男左女右,將它稱之&ldo;釘紅兒&rdo;;重孫子輩的孝帽子上釘粉紅棉球,也是長孫釘一個,次孫釘兩個,餘者類推;孝袍子肩上釘有紅布兩塊,還是男左女右,稱之為&ldo;釘雙補丁兒&rdo;,元孫肩上釘三個&ldo;釘丁兒&rdo;。
&ldo;大功&rdo;是輕於&ldo;齊榱&rdo;的喪服,它是用熟麻布製作的,質料比&ldo;齊榱&rdo;用料稍細,基本上都是伯叔父母、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為母親、伯叔父、兄弟服喪都要穿這種&ldo;大功&ldo;喪服。
&ldo;小功&rdo;是輕於&ldo;大功&ldo;的喪服,它是用較細的熟麻布製作的。這種喪服是為從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從堂兄弟、未嫁從堂姐妹,和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喪而穿的;最輕的孝服是&ldo;緦麻&ldo;,是用稍細的熟布做成的,現在大多都是用漂白的布做成,稱為&ldo;漂孝&rdo;,凡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這個檔次。
由此可以看出傳統禮儀是根據喪服的質料和穿喪服的時間長短,來體現血緣關係的尊與卑、親與疏的差異的。在五服之外,封建王朝還有一種更輕的服喪方式,叫做&ldo;袒免&rdo;。在史籍中記載曰:&ldo;朋友之間,如果親自前去奔喪,在靈堂或殯葬時也要披麻;如果在他鄉,那就&l;袒免&r;就可以了。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帶縛髻。&rdo;
玄真子、袁天罡等人皆不受制於唐高祖李淵的管轄,只不過他們全部都與李逍遙千絲萬縷的關係。玄真子是李逍遙的師傅,袁天罡等人是李逍遙的同門師兄弟,伍雲召、伍天賜及其逍遙王府的家丁與李逍遙是主僕關係,使得他們這些人也紛紛披麻戴孝;玄真子及袁天罡等人原本是不需要披麻戴孝,只不過他們等人在最後時刻見識到竇皇后的威嚴,乃是女中豪傑,欽佩不已,使得他們也親自上前弔唁。
太穆皇后駕崩的訊息很快就透過尚書省發布詔書,通知大唐境內大大小小的官員,尤其是身在京城中的官員,全部都要披麻戴孝;在京城以外的官員,他們全部都免除披麻戴孝,依然需要身穿喪服。並且,唐高祖李淵下詔書命令京城等地停止一切娛樂活動,至於外邦國家在得知太穆皇后駕崩,也紛紛派遣使臣前來奔喪。
唐高祖李淵橫掃天下,號令天下之時,就已經開始召集民工修築陵墓,經過多年的精心修建終於落成,也就是赫赫有名的唐獻陵。獻陵是依據東漢光武帝原陵的規格修築而成,該陵座北朝南,封土為陵,呈覆鬥型,平面呈長方形,陵園為夯築城恆,四面各壁一門,門外各置石虎一對。
封建王朝的帝王陵墓皆有石刻,而唐獻陵的石刻渾厚質樸,健壯豪放,造形剛毅沉穩,氣宇軒昂。獻陵的四道門上皆有雕刻而成,高近兩米的石虎,顯得碩大威武,眼神機敏,四肢強健有力,形象栩栩如生;御道的兩端有一對體形高大的石犀;並且,南門外矗立著八米高的華表,上蹲犼獸,下雕盤龍,八稜形的柱體刻滿了花紋,顯得莊嚴肅穆。
當初,唐高祖的寢陵修建時,曾經下詔工匠及大臣商議過,最後決定按照東漢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