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五章 年尾、元宵 (第2/4頁)
寒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候張安的奶奶每次包粑粑的時候,都包得很大一個。
湯圓還好,尤其是荷葉粑粑,張安印象太深刻了,足有半個碗那麼大。
張安吃了幾次以後,就給齁住了,從那以後他見了米麵包的粑粑都繞著走,因為吃傷了。
後來老太太跟老爺爺走了以後,張安聽自家爸媽說了才知道為什麼自己奶奶每次包粑粑都包那麼大。
因為兩位老人都是饑荒年間過來的,那時候都不知道被餓了多少年。
後來集體吃大鍋飯的時候,就更加吃不飽飯了。
因為早年就沒有了爹媽,而張安的爺爺作為家裡最大孩子,只能獨自一人拖著兩個弟弟長大。
大集體的時候,他都儘量少吃一些,把自己的口糧分給兩個弟弟。
所以一輩子被過上好日子的張大爺,甚至很少吃過飽飯。
等後來分田地了,經過家裡自己的努力,終於能吃上飽飯了,自然要多吃一些。
所以張安的奶奶每次做飯,粑粑都包的很大,肉也切得很厚。
因為在他們老一輩眼裡,肉切得厚,就代表家裡的日子紅火,吃起來香。
只可惜二老熬過了一生最苦的日子,馬上要享福的時候,卻撒手人寰。
不過理解歸理解,張安是吃不了自己奶奶切的肉片跟包的粑粑。
後世幾十年,張安一直都沒怎麼吃湯圓。
還是再回到這個年代以後,有了空間泉水,所以家裡的麵粉比較香。
張安才克服了吃傷的陰影,不拒絕吃這些米麵包的東西。
“我包的你用不著,要吃好大的你自己包嘛。”
有了孫子就是不一樣,這還沒出生呢,張安這個兒子就失寵了。
得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自小被老母親培養長大的張安,收拾起來這些東西一點不費力。
而且湯圓包起來比荷葉粑粑要簡單太多,不用在意外形,最後搓圓了就行。
包完湯圓,張安走到院子裡,發現天上竟然出了太陽。
早上起來的時候陰沉沉的一片,張安還以為跟往幾年一樣,一整天都是這個天氣。
沒想到等到早上九點多鐘的時候,將臉埋在雲層裡的太陽竟然捨得露面了。
雖然十五忌殺生,但還是有少部分人不忌諱這些,有不少人都跑到張安家來買雞買魚。
有生意上門,張安家裡自然不會不做。
雖然家裡忌諱殺生,但只是賣出去給別人,又不是自家動手。
等到張建國從外面回來,王芳才開始下鍋煮湯圓。
中午,一家人團團圓圓的圍著在一起吃湯圓。
“小安,你把這塊肉和這些雞給你二爺爺和四爺爺送過去。”
中午吃完湯圓,王芳就把兩塊豬肉跟兩隻昨天宰好的雞分好,讓張安給幾個老人送去。
每一年王芳都會這麼做,只不過以前條件不行的時候,都是送半隻過去。
下午,陽光明媚,張二爺召集了三家幾十口子,一塊兒上山。
這是要去山上給老人亮燈,儘管年初幾的時候才去過,但這次亮燈是必須要去的。
每一年中,有三個日子都要祭拜家裡已故的親人。
分別是正月十五要亮燈,清明節要去掛紙,七月半要燒送袱包。
只要有人在家,哪怕其他日子不去都沒人會說什麼,但這三個日子沒動作的話,會被大家笑話的。
一大家子浩浩蕩蕩的揹著香紙蠟燭還有火炮上山,漫山遍野都是火炮的聲音。
家裡那些年紀尚小的孩子,一來到山上就跟放脫了的小牛一般,滿山亂跑。
不過沒跑多久,身後就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