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新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卻。只可惜道不同不相為謀,漢不可復,魏必統天下。吳王一味頑抗,猶螳螂之怒臂以當車轍,則必不勝任矣,最終也只能被大魏的車輪,無情碾過!”
他又重複了一遍“八十萬大軍”的虛張聲勢,彷彿這就是勢不可擋的“車輪”,又再度替第五倫邀劉秀決戰。
“哈哈哈,螳臂雖小,尤能斷朽木之輪。”劉秀卻大笑起來,制止帳中諸人狂怒,反將玉玦拋給竇固:“回去告訴汝主人,玉玦且再留幾日,等秀馳師戰勝,生俘第五倫,與他把酒敘舊時,再親手將此物還給朕!”
“吳王這是答應會戰了?”
劉秀不曾答話,只讓眾人將竇固轟出去。
竇固卻不走,他雙腳立定,目光看著劉秀軍帳中諸將校,大聲問道:“敢問哪位是劉隆劉元伯?”
眾人目光紛紛看向立於劉秀身旁的一人,這位將軍面紅若棗,只是濃髯比起當初在河西時,多了幾分白,這都是劉隆從涼州千里走單騎來投劉秀途中,受盡辛苦所導致。
竇固作為竇家的“人質”離開河西送往長安時年紀小,沒見過劉隆,但猜出就是紅臉將,遂拱手道:“竇固替陛下、涼州刺史、還有家父武威太守,向劉將軍問好!”
誠然,劉隆是當初太學生們跟著第八矯叩首五威司命府救助第五倫的領袖,與竇固的父親,河西地頭蛇竇友也有恩怨,竇固非要替他們問好沒毛病,但偏在這個時候,一時間帳內漢將面面相覷,神色有異,而劉隆的臉色更紅了。
這是有緣由的,劉隆當初見“西漢”崩裂,隗囂原形畢露,根本沒有復漢的打算,心灰意冷,遂將涼州交給第八矯,自己南投正在東南創業的劉秀,畢竟他作為鐵桿的復漢宗室,得對得起自己的姓氏。
然而涼州距江東萬里迢迢,劉隆隱姓埋名,在蜀中輾轉,又遇上江漢戰火連綿,甚至被迫繞道荊南,花了數年時間才抵達漢庭。當時劉植已戰死彭城,劉秀敬重劉隆,雖然他沒帶來一兵一卒,但仍尊為宗室之長,封“輔漢將軍”。
恰逢公孫述與匈奴、西羌勾結,寇亂北疆,劉秀麾下群臣諸將都希望能抓住機會,一舉奪取江漢、收復淮北,唯獨劉隆以華戎大義力勸,雖然最終是劉秀與鄧禹等商議決定休養生息,但群臣卻將暫停北伐的鍋認在劉隆頭上……
這下,劉隆更受排擠,除了鄧禹等寥寥數人外,甚至連朋友都沒幾個,只能作為宗室孤臣,沒多少話語權。
這竇固如今這番話,更令不少人對劉隆斜目而視,畢竟他們剛剛得到訊息:深受劉秀信任的平越將軍龐萌悍然投魏,這才使得耿伯昭長驅直入,除了劉秀大悔,自覺看錯人外,漢營中也人人自危,總覺得還有魏諜潛藏,像劉隆這種半路加入的異類,自然會遭到懷疑。
而劉隆也無從解釋,好在等竇固被趕出去後,劉秀笑著替他解了圍:“這竇固常侍奉第五倫身邊,學壞了,年紀輕輕,竟也會用離間之計。”
劉隆稍鬆了口氣,但經過剛才的事,他本已到嘴邊的規勸,卻不好出口了,一旦出口,更要遭千夫所指啊!
但他終究還是沒忍住,朝劉秀拱手:“臣有事,想親稟陛下!”
有幾個劉秀的元從將校已經懷疑上劉隆了,目光頻頻暗示,但劉秀卻熟視無睹,依然支開眾人,只留劉隆:“元伯方才欲言何事?”
劉隆性格耿直,瞞不住事,立刻脫口而出:“臣雖中道方投陛下,但忠於大漢之心,日月可鑑!事關重大,若馮將軍、王將軍在此,定會勸陛下,臣亦不敢不言。”
他苦口婆心地勸道:“第五倫親至,而我軍強攻岑彭,遲遲無果,若久戰不走,士卒越發疲憊,恐將為魏軍所圍啊!不能再遲疑了,陛下,應該立刻撤出戰場,再退往江陵城,令舟師接應南渡,以作長遠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