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此人大才 (第1/3頁)
楓渡清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離滁州不遠的中軍大帳外。
星漢燦爛,萬籟俱寂。
朱元璋拿著蒲扇,一邊輕輕地搖著,給自己送來涼風,一邊默默唸起了章誠黃昏時於馬上給他說的這“九字箴言”。
念後。
朱元璋就抬頭看了看浩瀚星空,望著一川銀河,濃眉微擰,似在掂量這九個字的分量。
“上位也還沒睡?”
這時。
馮國用突然從朱元璋一旁的軍帳後走了出來。
朱元璋見馮國用出現,忙停了搖蒲扇的動作:“睡不著。”
馮國用和弟弟馮勝本是定遠妙山一帶的地主子弟,帶有若干民兵,結寨自保,在朱元璋南略滁州的路上,投附了朱元璋。
而馮國用因既善帶兵也讀過書,故深得朱元璋看重。
馮國用也算是朱元璋第一個招攬到的文人幕僚。
正因為此,即便馮國用才投附朱元璋沒多久,但朱元璋就將他帶在中軍,安置在自己大帳旁邊,而便於時時請教。
歷史上,馮國用是第一個建議朱元璋渡江打下後世南京即現在集慶而在這一帶建立根據地的謀士,算是第一個給朱元璋提供戰略建議的戰略家。
也由於馮國用的建議,在淮西一帶別的義軍還在互相攻伐、無頭蒼蠅一般流竄作戰時,朱元璋的義軍已經開始有戰略目標的進行作戰了。
當然,這跟朱元璋自己也頗有戰略意識有關,不然他也不會願意採納馮國用的建議。
話轉回來。
朱元璋說後沒多久,就停了手中的蒲扇,問著馮國用:“章誠所言九字箴言,你怎麼看?”
“此人大才!”
“所言亦是大智慧!”
馮國用不假思索地回道。
朱元璋猛地抬頭看向馮國用:“怎樣講?”
“且不說此言的確乃成大事之不二法門!”
“只說當今天下,群雄莫不急著稱王,而群雄身邊之人,莫不以勸主稱王為第一要務,皆為的是早向天下人表明天命在此,而其餘皆為寇也!”
“可此人竟反而提議緩稱王,可謂非一般人也,乃深諳韜略者!”
“不曾想吾鄉竟有如此人物!”
馮國用回道。
朱元璋聽後頷首。
接著,朱元璋又問馮國用:“這一帶真有什麼姓章的鄉宦?”
因元帝國不重文教,科舉制度也時廢時行,故儒士佔天下人口比例反不及兩宋,在地方一個縣裡,讀書的人也寥寥可數,甚至也基本上都互相認識,尤其是北方,南方也好不到哪兒去。
所以,馮國用作為這一帶的讀書人,對滁州、定遠一帶的讀書人家是哪些人家也是很熟悉的。
朱元璋也因此向馮國用確認一下,確認章誠有沒有在撒謊,掩藏自己的身份。
而朱元璋不知道的是,章誠在來到這個世界後已經根據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一些初步瞭解,而編好了自己在這個世界的身份背景。
馮國用也明白朱元璋這樣問的意思,便點首說:“倒是有一家世代讀書的章姓人家,其祖上曾是宋臣,子弟未曾仕元,但只聞得該族人家大多已因去年那場大疫而沒,與那位章恩人自述的家裡境況倒也一致。”
“上位!”
這時,花雲帶兵氣喘吁吁地帶著一干甲兵走了來,且押著一儒士。
朱元璋南略滁州,一路上收降元兵、民壯,後勤支援基本上靠的是在路上向地主大寨徵糧,當然如果地主不願意,那便只能是由徵糧變成搶糧,也叫做打糧。
這是無法避免的。
畢竟數萬義軍不可能餓著肚子,而眼下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