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問蒼生問鬼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今生,古今中外,文人士子,大家閨秀,香坊工廠,理論實踐交織。
忽然,李柃明悟道:“眾妙化香,法生永珍,我聞其味,便知天下道德。”
“氣分陰陽五行,味有香臭善惡,化香之法,當有五重境界。”
“其一為鼻根香,草木妙樹,香之本源。”
李柃攝取萬物之魄,轉換天地元氣為一種根本氣味。
鼻根香!
這是大自然中普遍存在的氣味,信靈香之類就處在這一層次,因多從草木之物而來,故又可稱妙樹香。
這種層次的香魄基本上都是現實中可以找到相應物質憑依,或者凡人也可以感知的存在,與鼻根聞嗅的功能息息相關。
“其二為意識香,或許又可稱之為善德香,善德有馨,香自馥郁。”
李柃聞香天賦有奇特之處,他能聞到德之馨,美之韻。
這是一種心靈層面的對映和聯想,也是人類與生俱來想象力的體現,已經開始步入唯心領域,超越五識,進入到第六識,意識的層面。
“其三為通感香,又稱靜氣香,心正氣靜,香自流長。”
這是餘韻流風,香感的後勁,同時亦是一種鼻根關聯其他知覺器官的通感能力的體現。
通感又稱移覺,是一種基於知覺器官和先導經驗的神奇能力,能夠察覺到天地五行和萬物之味便已經處在了這個層次。
由於萬物味雜,諸識交混,需要清心靜氣才能分辨明晰,所以又名靜氣香。
這時候李柃才明白,為何那些五行氣息都有著各種各樣似曾相識的氣味,這實際上就是一種聯想所賦予的質感,也是香質具現的根本。
它本質上,是由五識交混配合第六識所生成。
“其四為意根香,又名見性香,見性明心,其香自現。”
凡夫俗子其實常有這種感受,一些氣味可以讓人聯想起某些情緒和感覺,而不再僅僅只是畫面或者事物。
它與第三層次感受是循序漸進的演變,只是更為深入。
這一層次超越六識,深入到了記憶與潛意識的即視現象,可以達到第七識意根的層次,涉及到的是末那我執之念。
李柃這時候才猛然醒悟,自己天生魂異,擁有著極其豐富的通感知覺和入微能力,只怕早已邁入這一層次的門檻。
只是平常精神蒙塵,不得顯現,只有煉魂或者覺悟達到一定成就,才會真正凸顯出來。
而在此之上,還有更深一層的阿賴耶識,關涉化香第五重境界。
“其五為空明香,又可稱無垢香,無塵無垢,香之極境。”
這是《楞嚴經》中所描述,香嚴童子菩薩因觀香非木、非空、非煙、非火,證得香嚴體空,去無所著,來無所從的空明無漏之境。
這或與煉神返虛,煉虛合道有異曲同工之妙。
至此,李柃已為自己這一自創神通搭建好了大體的框架,但目前實際能夠做到的僅僅只是第一重,化出鼻根所聞的信靈香。
明確這一點,連他自己都不由得感慨:“修煉這一法門,同樣極賴天賦啊。”
“但和利用五行煉氣不同的是,這裡首重感知天賦。”
“化香五重,實際上是感知力的層層遞進,入微洞玄,漸至空明。”
“倘若沒有足夠敏銳的感知,連香魄的存在都察覺不到,就無法修此神通。”
“以我資質,只怕修成前四重都沒有任何障礙,只需要循序漸進,靠著時間精力去積攢。”
……
道途可期,李柃心情大好,以致起床時都仍笑意盈盈。
九公主見狀,不禁調侃道:“夫君做了什麼美夢,笑得如此開心,不會是夢見哪家的小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