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第3/3頁)
孺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其他區域更為稠密,但農戶平均所能擁有的耕牛量,卻是遠不如韓徹所任職過的安南和柏州。
安南窮是窮,但架不住它盛產沉水香。因著過去當地人還十分信奉巫醫,有不少商隊為此就大老遠將耕牛成批的趕過去。
柏州就更不用說,牛羊馬這部分的養殖發展本就是當地農戶的主業之一,周邊更是還有朝廷設定的好幾個馬匹和牛的主要養殖區。
之前京城和北直隸等地區又因為嚴重缺糧,不得不從其他區域調撥了一批大米來京。然而當初漕運問題還未能解決,一些地方官員也因轄下常平倉儲存糧不夠,不敢走損耗太大的河道,從而被朝廷嚴厲追責,就讓百姓改走陸道。
如此一來,就需要更大量的人力,以及數千上萬計的牛馬車來進行運輸。這其中的成本可想而知,關鍵是在地方官員要求百姓加急趕工的情況下,對牛馬難免就造成了嚴重的折損。
在本就缺少耕牛助力勞作的情況下,又因此折損了一大批耕牛後,京城和江南這些明明是更富庶的區域,不少農戶現在真就只能純靠體力在進行各種勞作。
韓徹這些時日一邊忙著漕運和常平倉的事務,一邊也在針對巡查沿途所看到的這些情況想辦法。
以時下的運輸能力,耕牛短時間沒辦法運輸這麼多過來。最要緊的是,朝廷現在也沒有這麼多的財力去支撐。
因此,韓徹只能先想一些應急的農具。
很快,朝廷這邊就下發了兩條政令。
第一條就是有關於漕運改革的。
朝廷自此將漕運設立為官辦,並打造了一支一萬餘人的漕運隊伍,專門來負責從江南松州起,至京城中間這段運河區域範圍內的一切稅收和物資運輸。
同時,其他也能透過河道運輸更為便利的區域,也將會逐漸進行漕運改革。
至於第二條,則是有關於常平倉改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