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于志寧有沒有女兒? (第1/2頁)
紂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拜見李世民並沒有持續太久,因為兩人實在沒有什麼好說的,加上李承乾現在身子不好,身體虛弱,需要回去好好的修養。
而李承乾這邊表明了自己的態度之後,就可以撤了。
接下來還要回去搞事情,自己在沒有做出什麼大事情之前,還是少見李世民為好。
自己要透過外面的風評來扭轉現在的情況。
自己的把戲在李世民的眼裡面。雖然李世民沒有不相信,但也肯定是將信將疑,身為父親對兒子的信任還要佔了一大半,所以要透過外在的表現來扭轉這種情況。
李承乾離開了太極宮之後,直接就回了東宮。
他要開始制定下一步的計劃了。
回到東宮之後,李承乾就把自己關到了房間裡面。
拿過來一卷竹簡,李承乾開始在上面寫。這次要寫的東西一卷竹簡正合適。
說出來是肯定不行的,被人聽去就不好了。
李世民那裡自己暫時穩住了,不會變好,但也不會變壞。
透過自殺的事情,自己暫時退了一步,讓外面的事情暫時找不到自己的身上來。畢竟太子殿下身體虛弱,需要靜心休養,甚至連自己的那些老師都退出去了,能讓自己安靜很多。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得到了一個喘息的機會。
自己現在處於一種形象崩塌的過程中,滿朝文武甚至是李世民對自己都沒有太好的印象。這是一件非常非常不合適的事情。
當務之急是重塑形象。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想辦法,儘可能遠離紛爭。
雖然不知道究竟是什麼樣的事情把自己攪在旋渦當中,但只有離開這個漩渦才能夠看得清楚,否則處在漩渦的正中心,什麼都看不到。
在這樣的情況下,還是要考慮先扭轉形象的問題。
樹立一個已經知錯、踏實安穩的形象,是一件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
開始就是要從東宮、從自己的那幾個老師開始。
不過想到他們,李承乾就有些頭痛。
要知道,李世民可是“搜訪賢德,以輔儲宮”,先後挑選了十餘位老臣、名臣出任東宮輔臣,如於志寧、李百藥、杜正倫、孔穎達、張玄素、房玄齡、魏徵等,又令劉洎、岑文字與馬周遞日往東宮,與太子承乾談論。
然而這些諫臣們卻忽略了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這樣的教育方式是否適合李承乾?
一味的進諫是否能夠將承乾已經出現偏差的行為糾正過來?
因為通觀于志寧、孔穎達、張玄素等人的勸諫,就能發現共同點——這三人幾乎是比著上疏,而且措辭是一個比一個兇狠、言語一句比一句鋒利,最後根本得不到期望中的效果。
李承乾不過蓋個房子,于志寧便上疏批評他過於奢華;李承乾和宦官玩樂,于志寧又上疏批評他,甚至將他比作秦二世。
相比之下,孔穎達更是激烈,他只要覺得李承乾一有不對的地方就立馬犯顏直諫。
太子的乳母遂安夫人曾勸說過孔穎達,認為太子年齡既長,不宜總是當著面痛加批評指責。
而孔穎達卻表示我這樣做“死無所恨”,結果是“諫諍逾切,承乾不能納”。
至於張玄素,那更是無時無刻不諫,言語之急切恨不得李承乾立刻聽他的,至於結果如何更是可想而知了。
這些人沒一個好相與的,每個人都希望李承乾按他們的想法行事,每個人都希望透過這樣的方法來表達他們對教導太子這件事情的認真、皇帝能看到他們做事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自己的壓力很大。如何擺脫他們?
雙方的想法和立場都不一樣,所以正面衝突是不行的,對自己的名聲不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