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布林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英國就這樣捲入了對法國的戰爭,小皮特也就此成為反法同盟的主要倡導者和組織者。小皮特立即組織了第一次反法同盟。由英國挑頭,奧地利,普魯士,西班牙,葡萄牙,撒丁王國,那不勒斯王國,德意志的一些諸侯國,還有俄國,都加入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如果說,英國對法宣戰還有英法爭霸的性質的話,那麼,這些君主國家參加反法同盟,則是因為,法國大革命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臺,堅決反對君主制度,這對歐洲的各個君主制國家,都造成了威脅,所以,歐洲的各君主國,一起出兵,堅決反對法國革命。戰爭開始時,同盟軍佔據優勢,但是,不久,法國雅各賓黨專政,法軍徹底轉變為一支充滿革命激情的革命軍隊,士氣高漲,同盟軍連連失利,第一次反法同盟遂告瓦解。
1796年-1797年,法國的北義大利軍團在青年司令官拿破崙的率領下,擊敗了撒丁王國,並迫使奧地利軍隊撤出義大利,奧地利還被迫將奧屬尼德蘭(即比利時)割讓給法國。此時,法軍在海上也取得了進展,兼併了西班牙艦隊和荷蘭艦隊。法軍還企圖在愛爾蘭登陸,以支援愛爾蘭人的解放運動,只是由於風向不對,法軍才沒有能在愛爾蘭登陸。但是,法軍對英國兩島的威脅仍然嚴重,英國海軍遂與法國海軍連續進行了兩場海戰,這才阻擋了法軍的進攻勢頭。第一場海戰是聖文森特角海戰,英國海軍名將霍雷肖≈8226;納爾遜率領英國艦隊擊敗了西班牙艦隊。第二場海戰為英吉利海峽之戰,此戰英國海軍則擊敗了荷蘭艦隊。英國海軍的強悍,使得法軍無法進攻英國本土,於是,法國人覺得,應該切斷英國本土與印度的聯絡,以打擊英國。1798年,法國的督政府派拿破崙率領一支軍隊佔領了埃及,但是,納爾遜卻率英國海軍消滅了法國艦隊,從而切斷了拿破崙的退路。1799年,拿破崙拋下埃及的法軍,自己返回巴黎,發動政變,建立了拿破崙政權。
此時,英國又組織了第二次反法同盟,這次反法同盟的規模較小,英國沒有出面,只是出錢進行組織,俄奧等國參加,不久,俄國退出,1800年,法國輕而易舉擊敗奧地利,瓦解了第二次反法同盟。英國則在遠東利用海軍的優勢,佔領了荷屬東印度的許多島嶼。1801年,納爾遜還搶先擊敗中立國丹麥的艦隊,粉碎了拿破崙企圖利用中立國艦隊擴大實力的計劃。此後,英軍又在地中海擊敗法國艦隊,消滅了殘留在埃及的法軍。不過,在大陸上,英軍卻不是強大的法軍的對手,雙方一時無力再戰,於是於1802年簽定《亞眠條約》,暫時休戰,雙方各自均退出了不少已侵佔的地區。
1801年,由於愛爾蘭問題,小皮特提出解放天主教,這對於漢諾瓦朝的第三位君主喬治三世來說是絕對不可接受的,他堅決不同意小皮特的主張,於是小皮特只得辭職,由其手下的亨利≈8226;阿丁頓接任。《亞眠條約》就是阿丁頓主持簽定的。
早在斯圖亞特朝末期,英國和愛爾蘭的關係開始緩和,原因是英國放鬆了對天主教的嚴厲壓迫,因此,在北美獨立戰爭期間,愛爾蘭站在英國一邊,組成支援團隊,幫助英國防備法國趁火打劫。作為回報,英國於1782年讓愛爾蘭議會得到立法權。法國大革命的爆發,使得愛爾蘭局勢也開始發生動盪,1798年,一批愛爾蘭激進分子發動起義,企圖在法國革命軍隊的支援下徹底解放愛爾蘭,但是,由於法國援兵因天氣原因未能趕到,起義失敗了。小皮特遂決心徹底解決愛爾蘭問題,1800年,小皮特提出對愛爾蘭非常有吸引力的兼併方案,愛爾蘭議會透過了《愛爾蘭合併法》。小皮特在方案中企圖解放天主教,但是,喬治三世卻不予批准,小皮特憤而辭職。不過,愛爾蘭與英格蘭的合併已成定局,《愛爾蘭合併法》中規定,從1801年1月1日起,愛爾蘭議會取消,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