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結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圍攻汝南王的官邸,收捕汝南王;派遣另一個弟弟,擔任撫軍大將軍的清河王司馬遐率領右軍,去收捕衛瓘。
軍令下達後,三路人馬立即出動,消失在沉沉夜色裡。
就當汝南王等人在賈皇后欲擒故縱的羅網中被越收越緊,楚王擂動戰鼓、調兵遣將的時候,還是有一些老謀深算的政壇老手捕捉到了陰謀的氣息。
公孫宏建議楚王:“當年宣帝廢黜曹爽的時候,與太尉蔣濟同車前往,以增加威重。如今大王要做大事,最好也請得朝廷耆宿同往,可以震懾眾心。司徒王渾宿有威名,為三軍所信服,可邀請其同車而乘,以正出師之名。”
楚王覺得有道理,所以準備拖六十八歲的司徒王渾一起下水。
王渾是幾年前齊王攸事件裡衝鋒陷陣的先鋒,並因此被武帝狠狠打了一頓屁股,之後他就變乖了。王渾的父親王昶是魏曹的司空,王昶給哥哥的兩個兒子取名,一個叫“沉”、一個叫“默”,給兒子王渾取字為“玄衝”。從這一堆名字就可以看出老爺子為人處世的態度,王昶還專門寫了一篇家訓,告誡子侄們要內敏外恕,推遜恭讓。
面對楚王的邀請,王渾突然把老父的家訓全記起來了。他推辭說自己突發疾病,要回府治療,一進家門,他就急忙讓家兵把大門封上,任何人不得入內。楚王被耍得沒脾氣,又不好過分勉強,只好作罷。
第二天楚王一死,王渾立刻開門奔赴宮中表忠心,因此沒受到牽連。
司徒王渾靠嗅覺靈敏躲過一劫,另一個三公成員,時任司空的隴西王司馬泰眼光就不如王渾。楊駿死後,司馬泰統領了楊駿的營兵,他得知楚王在行動,馬上集結麾下,打算響應楚王。
司馬泰的三個兒子:即日後的東海王司馬越、南陽王司馬模和新蔡王司馬騰,都是“八王之亂”中的活躍分子,如果他參與了這次政變,下場肯定與楚王相似,成為賈皇后的棄子,他的兒子們必定會受到牽連,那麼整個“八王之亂”歷史又將改寫。
就在隴西王即將引禍上身的緊要關頭,祭酒丁綏勸司馬泰冷靜,他說:“公為宰相,不可輕動。且夜中倉猝,宜遣人參審定問。”這一勸救了隴西王的性命,司馬泰最終沒有出兵,從而躲過一劫。
大概以為主動權在自己手中,汝南王不曾想到楚王竟然也會反戈一擊。所以當公孫宏、李肇領著禁軍包圍府第,鼓譟吶喊的時候,汝南王對眼前發生的一切十分不理解。當時他並沒有到束手就擒的地步,惠帝給他的一百騎兵和一千親兵都還在,帳下督李龍對汝南王說,外面這些人來者不善,請求命令發兵拒敵。汝南王慌得六神無主,不置可否。
沒多久,公孫宏等人展開攻勢,禁軍爬上府院的圍牆,佔據了制高點,張弓搭箭,另有一部分禁軍已翻牆進入府內。汝南王一看這架勢,也知道大事不妙。他很吃驚,對公孫宏說:“吾無二心,何至於是!若有詔書,其可見乎?”
公孫宏一聽,這老頭果然昏聵,死到臨頭了還沒有認準冤家對頭,還以為他們是宮裡派來的。公孫宏這人也跋扈得厲害,他已經決心血洗這個府院,所以有詔書也不拿出來,對於汝南王的質問他置若罔聞,只冷著臉命令手下進攻。
這時汝南王的長史劉準說:“觀此必是奸謀,府中俊乂如林,猶可盡力距戰。”可這時為時已晚,戰鬥呈一邊倒的趨勢,不多時,汝南王司馬亮以及長子司馬矩都被生擒。汝南王很委屈,他仰天嘆息:“我之忠心,可剖示天下也,如何無道,枉殺不辜!”
依著公孫宏的願望,汝南王最好死於亂兵之中,卻沒想到是被生擒,這就有點棘手了,公孫宏雖然是個狠角色,但是讓他去親手加害這位皇帝的叔祖、司馬家的親王、朝廷的宰輔,他畢竟還是膽怯。
他都不敢,手下人更加不敢了,於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