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第2/2頁)
寒夜吳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你是說,一旦有戰事,便命他們抽調士兵協助作戰?”朱棣眯著眼睛,半開合的眼皮中同樣閃爍著詭譎的光芒。
“然也!”嚴鏗一拍掌心:“不斷抽調部隊,消耗他們的精銳,讓諸部無力反叛……但也要注意分寸,不可調動太多羈縻部隊,否則諸部百姓必生怨言,則草原不穩。”
“在協同作戰時,我們也可以不斷地瞭解、學習他們的戰術,甚至化為己用或者創造反制的方式,並且利用戰功賞賜的高官厚祿,滲透他們的部隊、離間他們的關係。如此,就算最後他們生了異心,又有何懼?”
“好!”聞言朱棣重重一拍椅子的扶手,站了起來:
“這倒是一個好法子,如此一來,大明邊疆,至少太平數十年!”
“就按你說的,從這些歸附的部落開始實施!”
他沒有說始終的太平,朱棣在這一點上還是比朱元璋要理智的,他知道,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暢通無阻的通行百年。
生亂,是必然的事情,但是隻要能夠將這個期限延長,就已經夠了。
其實,嚴鏗有更好的辦法。嚴凌在聊天的時候曾經跟他們提起過根治北方邊患的辦法。
只要一天,沒有完成對民族的整合與認同,沒有真正把他們視作大明的臣民,那麼北方的邊患,便一天消除不了。所謂恩威並施,不過權宜之計而已。
然而大明現在已經很強盛了,要是北方的邊患再被徹底除去,千秋萬代不可能,但是跨過三百年那道坎兒了,卻是有很大希望的,這對他們有什麼好處?
反正這個辦法,也能讓草原諸部至少安靜下來幾十年,不至於像原來那樣,永樂五徵漠北一結束,到了宣德初年,北邊就又鬧起來了。
而且在原時空,五徵漠北雖然浩浩蕩蕩,戰果也是不小,但是蒙古並沒有被傷到根基,這個時候就是提出了這種辦法,他們理伱才怪,所以明朝才被迫使用封王、分化的辦法。
現在有藍玉在,橫掃草原不是夢。
於是朱棣向北地下發了詔書,曉諭各個歸順的部落朝廷的決策。
同時,他還給仍在草原的藍玉去了書信,闡述了中央的戰略理念。
這一切的基礎,還是要建立在大明可以把北方的諸部打疼,告訴他們誰才是這天下的王,才有執行力,不然哪怕是現在歸附的十幾個小部落,也未必願意這樣做。
所以,在這封信的結尾,朱棣留下了這樣的一句話:
“勿使燕然上,惟留漢將功!”
感謝“茄子番茄馬鈴薯”的打賞,感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