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和龍戍一戰,明軍傷亡兩千餘人,船隻損失數十艘,算是伐蜀以來,少有的大敗。
訊息傳來,全軍譁然,連遠在成都的黃維揚也大吃一驚。
雖然之前巴彥已經在蘇稽鎮敗過一次。但那一次是追擊過程中遇伏,可以理解。而且巴彥畢竟出身北路軍,而現在巴蜀的駐軍多是之前的中路軍,雙方之前沒太多交集,所以對於巴彥的失敗也沒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但和龍戍之敗不同,因為此戰明軍是在正面攻擊中落敗的,而且指揮官還是之前無往不勝的蘇烈。
雖然蘇烈並沒有直接指揮此戰,雖然此戰的明軍主要是水師和嶺南土兵,但對三軍士氣,還是一個嚴重打擊。
蘇烈為此甚至向黃維揚領罪,但黃維揚卻並沒有怪罪他。
黃維揚很清楚,此戰失敗的原因不在於蘇烈的指揮,而是三軍的驕縱,之前便有苗頭了。換了旁人,也會失敗。
是時候給放飛的諸將士收收心了。
而且此戰之敗,影響大於現實意義。蘇烈和唐軍一共打了三戰,一勝一平一負,雖然有和龍戍之敗,但瑕不掩瑜。明軍已經推進到唐軍的腹心位置,牢牢佔據著主動。
當務之急,是穩住陣線,防止李世民反撲。
於是黃維揚又調給蘇烈三萬李唐降兵。
李世民的能力在那,再加上雅州的地形限制,明軍想速勝並不容易。既然速戰不成功,那就跟李世民拼消耗。用李唐降兵來消耗李世民的兵力,看李世民能撐到什麼時候。
黃維揚甚至做好了跟李世民在雅州消耗半年的準備。
蘇烈手中多了三萬降兵,心中大喜。
他也看出李世民最大的缺陷是兵力、物資的不足了,因此也準備跟李世民拼消耗。現在援兵到來,他就跟對方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拼,放幹李世民的最後一滴血。
三萬降兵,蘇烈分給了北線的程名振兩萬人。
蘇烈讓程名振從撫人戍今四川省雅安市山區新店鎮、萬古裡、盧山縣今四川省雅安市蘆山縣、碧峰峽、雙河裡五個方向同時向唐軍發起攻擊,攻勢越勐烈越好。
北線不求破敵,要的就是牽制住大批的唐軍。
而蘇烈則率領主力從東線繼續衝擊李世民的主陣地。水路、大道、山道分進,以山道為中心,一個山頭一個山頭的和李世民鏖戰。
就是鏖戰。
用盡可能多的兵力牽制對方多的兵力,甚至用一比一的兌換打法,儘可能的消耗李世民的兵力。
明軍打光了還有補充,可退入雅州的李世民可沒有補充兵力。
蘇烈這一招,果然打到了李世民的痛處。
從蓮花頂、黃坪、董溝、羅坡、文山、金山、高山、範山、趙山一直到陣地前的白山,到處都是兩軍拉鋸的身影。
蘇烈以五十五軍持弓弩為掩護,以嶺南土兵開路。戰鬥一開始,明軍便集中弓弩,不斷壓制對方的反擊,甚至還不斷地往山頭上投擲霹靂彈和火油彈。
李世民兵力不多,他只有五千人,要分守多處,又不得不從後方再調五千,但仍是不夠用。
李世民在最前面的山頭佈置了兩千人,而明軍則是以上萬人發起攻擊。往往一群人到了山下,四面八方齊上,根本不給唐軍騰挪轉移的機會。
雖然沿途山多,但唐軍能駐防的,只有比官道高出兩三百米的地方。所以唐軍的地形優勢,早就被明軍的數量優勢給抵消了。
蘇烈還仗著兵多,四面出擊。
從大坪上到董溝是一道東西向的山嶺,南面是寬廣的谷地。蘇烈雖然先攻打蓮花頂,又分遣部隊從南面出擊黃坪、董溝,這使得李世民不得不往兩處增加兵力。
蘇烈手中算上土兵、降兵加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