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貞觀六年(632)設“舟楫署”管理漕政,後因不敷需要而廢罷。中期以來,因漕運日重,唐廷常令宰臣兼轉運使等職,主管漕政。綱運制度形成後,制定相應獎懲制,責成地方長官分負其責,後進一步明確由沿河縣令主持所在地段漕運事宜。

【宋】

北宋漕糧分四路向京都汴京(今河南開封)集運:淮汴之粟由江南入淮水,經汴水入京;陝西之粟由三門峽附近轉黃河,入汴水達京;陝蔡之粟由惠民河轉蔡河,入汴水達京;京東之粟由齊魯之地入五丈河達京。其中來自東南六路的淮汴之粟佔主要地位。中央三司使總領漕政,各路轉運司(漕司)負責徵集,發運司負責運輸。北宋對運河進行一系列整治,恢復與完善壩閘制,並建立複式船閘。加之北宋漕線較隋唐縮短近半,故運輸能力大增。

汴渠的水源黃河僅有半年左右充沛期。為有效利用半年可航期,北宋仍承唐轉般法,並以“平糴”為其基礎,江湖、兩浙,宿亳(淮南路)米麥,分別糴於真州(今江蘇儀徵)、揚州和泗州。發運使一員駐真州,督江浙等路糧運,一員駐泗州,負責真州至京師糧運。所在糧倉稱轉般倉,豐則增糴,飢則罷糴,將當納糧額折交斛錢(額斛),另從本地倉儲中代支起運(代發);諸路運轉司所徵漕糧交發運司。若耽誤可航期,發運司則以一百萬貫的“糶糴之本”,就近趁糧價賤而糴糧起運。此法自熙寧變法以來更趨完善,發運司的本錢從一百萬貫漸升,最高達三百五十萬貫,除保證六百萬石的年運量外,真、泗二倉還有數年儲備。江南各路漕船按期至真州等倉後,還可裝官鹽返航,增加了效益。發運司掌六千隻左右漕船,綱運制進一步完善,熙寧二年(1069)又招募客舟與官舟分運,徵召一批商船直運至京。宋初東南六路漕米數目不定。太平興國六年(981)始定歲運江淮稅米三百萬石,至道初(至道始於995)五百六十萬石,大中祥符初(大中祥符始於1008)七百萬石,其後漸升,真宗、仁宗朝(1023~1064)因運河設施改善,年運量達八百萬石。漕運常額,自景德三年(1006)定為六百萬石,自天聖五年(1027)起暫減為五百五十萬石。金帛鹽茶布等“東南雜運”均由運河運送。另如徐州冶鐵,年運數達三十萬斤。徽宗、欽宗時政治昏暗,漕政敗壞。蔡京廢轉般法,改直運法;“花石綱”等危害漕運事件屢有發生,故運量漸減。欽宗時汴京被圍,汴渠潰決,所入不及常數百一。

南宋漕運體系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中心作重大調整。建炎年間,江浙、湖廣、四川糧大多運往沿江重鎮及抗金前線,後改運臨安,運數大致仍六百萬石。諸路中,江西獨居三分之一,長江及江南河為運輸主幹,採取官運為主、商運為輔的方式。

【元】

元都大都(今北京),汴渠也因北宋末年戰亂及黃河“奪淮入海”而失效,故大運河中段改南北取直,東移山東;海運興通,漕運進入新階段(見元代海運)。

元初漕運大致循唐宋大運河舊道入大都,但因舊運河失修,只能採取水陸聯運形式。至元十八年(1218)修鑿濟州河,引汶、泗水經濟州(今山東濟寧)西北至須城(今山東東平)安山,南來運舟由徐州經濟州河入大清河,至利津(屬今山東)入海,海運至直沽,再水陸聯運至大都。二十六和二十八年會通河(須城安山至臨清)與通惠河(通州至大都)鑿成,元代大運河全線溝通。此外,至元十八年鑿成縱貫膠州灣與萊州灣的膠萊河,又形成一支海河聯運路線:運舟從江蘇淮安順黃河(黃河“奪淮入海”前的淮河故道)東下出海口,沿海北上入膠萊河,再經海道至直沽。

內河漕政的管理於至元十九年始趨完善,江淮都漕司負責江南至瓜州(在今江蘇**)段,京畿都漕運司接收前司漕糧,負責中

遊戲競技推薦閱讀 More+
相思舍利子

相思舍利子

鼕鼕
遊戲 完結 13萬字
星辰訣

星辰訣

知恩報恩
遊戲 完結 328萬字
愛錯人?

愛錯人?

閻王
遊戲 完結 7萬字
重鑄清華

重鑄清華

竹水冷
遊戲 完結 487萬字
一言難盡

一言難盡

小秋
遊戲 完結 9萬字
奸商可奪心

奸商可奪心

漂亮格子
遊戲 完結 12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