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部分 (第1/5頁)
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九月三十日;蔣介石飛抵北平。在北平的圓恩寺中;他給駐守錦州的範漢傑寫了一封信;讓範漢傑在“決定突圍”、“死守待援”和“不能守”中選擇其一。空軍的飛機立即起飛前往錦州空投此信。不久;範漢傑的回電到了;內容是:死守待援。蔣介石立即命令國防部第三廳與傅作義商量如何增援錦州。傅作義表示;可以海運九十五師和新五軍去葫蘆島;但陸路增援部隊只同意抽調第十六軍和第六十二軍;因為華北的聶榮臻部已經攻佔集寧;歸綏方向的軍事壓力日漸明顯。第三廳向蔣介石彙報之後;蔣介石決定先將九十五師海運到葫蘆島;並以第六十二軍代替新五軍由秦皇島開赴葫蘆島;增援部隊統歸駐守錦西、葫蘆島地區的第五十四軍軍長闋漢騫指揮。
十月二日;蔣介石飛抵瀋陽;召集軍長以上會議。
關於東北戰局;無論衛立煌和廖耀湘有什麼意見;在蔣介石面前已經沒有任何作用。蔣介石的意圖非常明確:錦州的範漢傑已經把林彪部的主力拖住了;大軍必須立即自海路和陸路全力增援錦州;以期與東北的共產黨軍隊進行最後決戰。至於決戰的結局;蔣介石說得也很清楚:能夠殲滅林彪主力;保住東北當然最好;東北即使不能確保;撤退之前也要給林彪主力以重創。蔣介石特別警告說;錦州一失;瀋陽的下場將不如長春;因為現在長春還可以指望瀋陽增援;到那個時候瀋陽依靠誰來增援?蔣介石表白了他的肺腑之言:“形勢的發展;實在出乎所料。錦州是東北我軍的咽喉;勢在必保。我這次來瀋陽;是為了救你們出去。你們過去要找共軍主力找不到;現在東北共軍主力已經集中在遼西走廊;正是你們為黨國立功的好機會。我相信你們一定可以成功的……萬一你們這次不能打出去;那麼來生再見……我已經六十多歲了;死了沒什麼;可你們還年輕;再不聽我的話;一個一個都讓共產黨把你們抓了去!”到會的第四十九軍軍長鄭庭笈說;老頭子的最後一句話真是“不祥之兆”。
林彪到達了鄭家屯(遼源)。
在這裡;一份重要的情報讓他在大戰之前再次猶豫起來。
國民黨軍從華北、煙臺抽調的部隊都已海運至葫蘆島;連同原來駐守在錦西地區的四個師;共十一個師組成了東進兵團;暫由第五十四軍軍長闋漢騫指揮;自錦西經塔山、高橋增援錦州;同時;由第九兵團司令官廖耀湘指揮的十一個師及四個旅以及重炮、戰車、裝甲車等部隊;組成了西進兵團;從瀋陽北出攻擊彰武、新立屯;策應長春守軍突圍;然後掉頭向西經阜新向義縣、錦州方向攻擊前進;以期與東進兵團在遼西走廊對東北野戰軍形成南北合擊。
林彪面臨前所未有的巨大壓力。
他形容是:“準備了一桌菜;來了兩桌客。”
考慮多時;十月二日晚二十二時;林彪起草了一封發給中央軍委的電報;表示在錦州方向援敵已至的情況下攻打長春更有把握。
接著;林彪一行從鄭家屯繼續向錦州開進。
路上;羅榮桓再三考慮;認為發出的電報多有不妥:南下攻勢已全面展開;臨時改變攻錦計劃改打長春;不但有違軍委的戰略部署;而且很可能造成戰場混亂。第二天早晨;羅榮桓和劉亞樓一起去找林彪;表示堅持攻打錦州的計劃為好。林彪特意徵求了劉亞樓的意見;劉亞樓表示同意羅榮桓的建議。林彪思索了一會兒;決定向機要處要回那封電報;但是;電報已在凌晨四點發出去了。羅榮桓建議不等軍委回電重新表態;林彪表示贊同;於是重新起草了電報:
……我們擬仍攻錦州。只要我軍經過充分準備;然後發起總攻;仍有殲滅錦敵的可能;至少能殲滅敵之一部或大部。目前如回頭攻長春;則太費時間;即令不攻長春;該敵亦必自動突圍;我能收復長春;並能殲敵一部……
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