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部分 (第2/5頁)
上訪不如上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此時;中共中央做出了一個影響未來解放戰爭程序的重大決定:再建中原軍區和組建中原野戰軍。
中原野戰軍由劉鄧部和陳謝集團組成;下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九、第十一縱隊。
中原野戰軍分為兩個兵團:以原屬劉鄧大軍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六縱隊組成第四兵團;李先念為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陳錫聯為第一副司令員;陳再道為第二副司令員;蘇振華為副政治委員;以原屬陳謝集團的第四、第九縱隊成立第三兵團;陳賡為兵團司令員;謝富治為政治委員。
第十一縱隊仍歸華東野戰軍序列。
中原軍區的重建以及中原野戰軍的編成;形成了南線戰場的指揮中心。
一九四八年春夏之交;洛陽戰役的結局令國民黨軍在中原戰場上出現了不可彌補的漏洞;而隨之發生的是共產黨軍隊中原野戰部隊指揮系統的調整的完畢;這兩者共同構成了中原大戰的先兆。
只准活著打下去;不準活著退下來
客觀地說;從一九四八年開始;“解放區”這一名稱就已經成為歷史。共產黨軍隊已深入國民黨統治的廣大地域作戰;共產黨人和他們的軍隊渡過了必須盤踞一方以求生存的艱難時期;共產黨的將領們已經把作戰目光移向更廣闊的戰場;共產黨軍隊對“解放區”的依賴逐漸減弱。昔日生死攸關的“解放區”;已經變成一個“實際控制地域”的普通軍事概念;甚至成為一個鉗制國民黨軍主力的“拉鋸地帶”。
令人不解的是;國民黨軍仍熱衷於對“解放區”的清剿和佔領。國民黨方面認為只要佔領共產黨人的根據地;就是贏得了與共產黨軍隊較量的勝利。這一思維定勢令國民黨軍的行動在一九四八年春天呈現出一種古怪的偏執狀態。
一九四八年春;國民黨軍重新劃分了山東戰場的綏靖區;除原有的第二、第三綏靖區外;又增加了第九、第十、第十一綏靖區;使山東戰場的總兵力達到十三個整編師。
國民黨軍佔領山東共產黨解放區後;分散駐守在解放區內的城鎮裡和鐵路沿線。
一九四八年一月三十日;中央軍委致電華東局;決定組建山東兵團。
山東兵團司令員許世友;政治委員譚震林;兵團總兵力八萬一千六百七十四人。
山東兵團成立後;許世友捕捉的第一個戰機是:襲擊濟南至濰縣間的膠濟鐵路西段。
在這段鐵路線南北兩則;分散著桓臺、鄒平、周村、張店、淄川、博山等地;而居於中心地帶的周村顯然是關鍵點。對於如何作戰;大多數縱隊指揮員主張逐漸推進;一層一層地打進去;最後集中主力攻佔周村。只有九縱司令聶鳳智主張不在外圍與敵糾纏;而是以主力直接攻擊周村;揳入敵人內部來個中心開花。許世友和譚震林採納了這個看似有些冒險的方案;因為雖然中心突破容易四面受敵;但這一帶的國民黨軍“逢城必守;逢鎮必防”;造成兵力部署“活像一隻岔開八隻腳的大螃蟹”;這裡擱一個營那裡放兩個營;周村由於處在外圍防禦的腹地;因此守備鬆懈;只部署著整編三十二師的五個營。
三月十日;山東兵團各縱隊在大雨中從膠東向西急速開進。但是;本該於十日午夜主攻周村的九縱;直到十二日才抵達攻擊出發地;他們耽誤在了泥濘的路上。大雨淹沒道路;無法分辨方向;九縱一夜只走了十幾裡。就在他們艱難開進的時候;國民黨軍整編三十二師師長周慶祥察覺到了威脅;立即命令三十六旅和一四一旅放棄鄒平、長山等地;連夜收縮至周村;從而使周村的國民黨守軍由三千人驟然增加到一萬五千餘人。戰場局勢的突變令決心打個“中心開花”的聶鳳智陷入兩難之中。有人認為;敵情已發生變化;要打也要等重新調動其他縱隊到達後再打;不然萬一打成消耗戰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