繕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石破天驚的開頭,一波三折的過程,還有峰迴路轉的結尾,一併組成一樁精彩絕倫的奇聞軼事,民間不知多少閒人將此事假託前朝,改頭換面地或書於之上。
以至於令嘉對這樁十幾年前奇事都有所耳聞。以她看來,說不定哪日殷朝都被改朝換代了,這件奇事還會活躍在民間說書人的口中。
蕭徹輕嘲道:「連你都聽說過,可見真是善事不傳,惡事千里。」
令嘉無暇計較「連你」兩字透出的歧視,只專心等待他的下文。
「……真正碰了那宮女的人是明烈太子。只是碰上晚間昏暗,那宮女未看清明烈太子的臉,只是身處兩儀殿,又見得他袍上繡有龍紋,便將他當做是祖父。明烈太子原是酒醉才碰了這宮女,清醒後並未將這當一回事。祖父得知此事後,未免此事汙了明烈太子的名聲,便暗自派人將她打發出宮。只那宮女不知,便以為是祖母打發的她。」
「宣德皇后不知?」
「一開始是不知。」
「……」
令嘉想著寧王初入宮時鬧出的那場風波,都不知是同情白白喝了杯毒酒的宣德皇后好,還是同情給兒子背了黑鍋的英宗好,不過最倒黴的大約是寧王的那個生母。單沖她生了明烈太子的獨子,怎麼著她也有一場富貴能享,誰知竟陰差陽錯枉送了性命。不過也莫怪性烈如宣德皇后後來竟容下了寧王,原來那是她的親孫子。
「……蕭熒出現在之時,明烈太子已逝去三年,彼時父皇羽翼已豐,祖父和祖母便認了他做庶子。」
父母為子孫計深遠。英宗雖是天下至尊,也無法免俗。
明烈太子已逝,寧王為其唯一遺留骨血,又是男丁,難免身陷旁人謀算。於是英宗寧自汙聲名,將他認做庶子。沒了明烈太子遺子的身份在,寧王自然無法借用明烈太子的名分名聲,如此皇帝自也就不會把他當一回事去計較。反之,皇帝許還會善待他,以挽回名聲。
如此,雖無望尊位,但一生的富貴安寧總是有的。
「……父皇曾在祖父臨終前,以性命和後代起誓,保寧王一世尊貴無虞,只要他不涉謀逆,無論什麼過錯,皆不可論其罪。縱涉謀逆,亦要待其留下血脈,方可處置。」
令嘉沉默好一會,問道:「寧王可知道此事?」
「當年父皇是在祖父病床前發的誓,當時並無旁人在側,我也是在給祖父侍疾時偶然聽得。只不過——」蕭徹語氣忽地帶了點幽深意味,「——他應是知曉的,且是小時候就知曉了。」
令嘉不禁一怔,「殿下如何這般肯定?」
「他自幼就敵視於我,大約是惦記著生母的死,記恨祖父和祖母,繼而遷怒到我的身上。他與我私鬥之時,曾說漏過。」
蕭徹之前還說知道這誓言的人只英宗、皇帝和他,排除掉已逝的英宗,如今又說寧王知曉此事,那麼向他透露這事的人……便只有皇帝了。
而皇帝這麼做的用意……
令嘉輕聲念道:「鄭伯克段於鄢。」
當一個孩子知曉他可以肆無忌憚地犯錯而不用受任何懲罰,那他會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若再輔以惡意的引導,又會如何?
罰不懲謂之縱惡,縱小惡終至大患。
可這「大患」不過是於其他人而言,於皇帝卻正是「不患」。
一個無所顧忌的惡人與一個廢人也是無異了。
「可我觀寧王往日行事,雖有不當之處,但還不至過分。」
「蕭熒自幼性情就有些暴戾,稍有不順,便會動手。即便是對著大哥,也從不留手,父皇對此少有責罰,反頗為縱容。他離宮開府之前,他的殿裡大約每個月都要死上幾個服侍的宮女內侍。出宮後,他的性情倒是好了許多,這種事發生得也就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