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樹下終雨停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翌日,沈南之正式就任揚州刺史,任期開始。
就任當天,沈南之藉機宴請州府各級官員,飯罷酒酣之際,沈南之丟擲話題。
“揚州城外匪患猖獗,不知諸位有何想法?”沈南之對著劉麟等一眾人發問道。若是換做其他發展比較好的州府,刺史有管轄當地兵馬之權。只是自己所就任的揚州,受了南朝陳都城拖累,經濟虧空巨大,除了各級衙役之外,並沒有招募兵士。南朝舊都金陵城(原建康)倒是安置一所軍營,兵馬萬餘人,自己一個揚州刺史也調動不了。
長史劉麟兼任過揚州刺史,對此自然有發言權。當即也不顧別人,直接對沈南之說道:“回稟大人,我們缺錢缺人,剿匪一事實在是有心無力啊。”刺史大人還是年輕啊,新官上任三把火,想一出是一出,也不顧實際情況。
司馬張長順直接開口反駁起來:“誰說的?只要大人一聲令下,本官親自帶人剿匪。”長史又來這套,張長順頗為不爽,怕沈南之年輕,經受不住長史劉麟蠱惑,趕緊表明態度。
沈南之又看向別駕和其他官員,附和劉麟者居多,少有人贊同司馬。還有一些人保持沉默,都知道沒錢,覺得說再多也是空談。沈南之也不強求,直言時候不早了,開始送客。
司馬張長順見到剿匪被擱置,還欲開口,卻見刺史大人身邊親隨上來打斷自己,還趁其他人不注意,往自己手心裡塞了一張紙條。司馬也反應過來,雖然不知道紙條為何,但也清楚大人為何這麼做,只好同其他人一樣拱手告退。
與其他官員分開之後,張長順走到一處拐角,左右無人才開啟紙條,並無私密內容,只是交代了一句回刺史府一敘。
司馬只得再度返回刺史府。
“下官參見刺史大人,不知大人召回有何事?”懷揣著一肚子疑惑的張長順見到沈南之,當即直言發問。
“說說吧,山匪的詳細情況,先說說神居山的。”沈南之示意司馬坐下說話,順便把早已備好醒酒湯推至司馬面前,雖然此時的酒精度數不高,但是眾人喝的量多,談正事自然要清醒些。
“神居山附近劫道的基本是都是早期流民,此前戰亂,吃不上飯而落草為寇的莊稼漢。數量不多,百人,其中老弱婦孺都有。”張長順如實道來。
“哦?百人還有很多老弱婦孺,你們何以這麼多年解決不了?”沈南之詫異,雖然揚州沒有駐軍,但是州府衙役加上轄制縣府徵調一些,對付一兩百個山匪還是可以的。尤其是他們還有三四百拖累。
張長順有些為難道:“他們也是沒活路了,前任刺史大人不忍對這些人下手,曾上書請命為他們免罪,賜予他們良民身份,只是上面不允,刺史大人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留他們至今。”早期確實有能力剿滅神居山盜匪,但是被刺史壓了下來,等刺史離任劉長史代理刺史的時候,財政赤字更大了,哪哪都缺錢,所以劉麟壓根就沒再想過蕩平山匪之事。
“哦?為何不允?”沈南之有些好奇,不知道當時是報到哪裡,我朝新立,又在十來年前才統一全國,按理說應該會大量遷入南朝陳遺民,怎麼會不允這百人遷入?
“好像是這些人得罪過國公大人。”司馬張長順也不瞭解其中具體緣由,只是大家都這麼說,也就這般報給刺史大人。
“國公?哪個國公?”沈南之想了想,當初滅陳之戰,好幾個國公都在此地待過。
“宋國公賀若大人。”司馬張長順又補充說明自己也是聽前任刺史所說,不知道真假,無意誹謗當朝國公。
沈南之回想了一會,好像十年前賀若弼就是從廣陵(今揚州)夾擊建康(金陵),在揚州附近待過,只是這些人能有何事得罪賀若弼呢?只得再向司馬打聽:“因為何事?直說無妨,本官為你保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