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上卷【蒼山船】超仁水下課堂 (第1/2頁)
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果說,水下文化遺存出露海床或河床一定高度,並且有規律分佈一定面積。那麼,我們可以採用側掃聲吶和多波束聲吶裝置。
“眾所周知,在2023年五月的時候,國家文物局釋出官宣,我國首次在南海深海發現一號、二號古代大型沉船遺址,文物數量很大,儲存也較為完好,歷史、科學及藝術價值非比尋常。一、二號沉船的年代,分別是在明代弘治年間,和正德年間。在探摸過程中,水下考古工作者們,運用了我國科學院自主研發的潛載測深側掃聲吶,獲取了沉船區域水下全域性分佈圖。朋友們請看圖片。
“我們先說說側掃聲吶裝置。使用側掃聲吶時,我們會先向測量船航向的垂直方向一側或兩側,週期性地發射一個短聲波脈衝。要注意,短聲波脈衝的水平開角很小,垂直開角很大。當短聲波脈衝到達海底後,會根據海底距換能器的遠近,被不斷反射,並按反射訊號的強弱程度,以不同灰度大小的點記錄在案。這麼一來,我們就可以藉此觀察出海底地貌的變化,推測那裡有沒有突出於海床表面的遺物和遺蹟。在使用側掃聲吶的同時,我們也配套使用計算機影象處理識別系統,來分析海底目標的大小、形狀和深度。應該說,側掃聲吶的原理很簡單,但它的使用還是有侷限性的。因為,憑藉側掃聲吶只能觀察海底地貌的變化,但如果我們想要確認疑點,進行詳細探測,還得靠人工,也就是水下考古隊員潛水探摸。
“那麼,什麼是多波束聲吶裝置呢?圖片中所展示的,是在2014年秋天的大連黑島海域傳回來的‘經遠艦殘骸多波束聲吶影像’。朋友們可以看到,影像還是有一定的識別度,這是因為經遠艦的一部分暴露在海床之上。
“從理論上說,多波束聲吶裝置,能一次性給出與航線垂直的平面內幾十個到上百個海底被測點的水深值,進而形成一定寬度的全覆蓋的水深條帶。所以,比起側掃聲吶,多波束聲吶更能反映出海底地形的細微起伏。總的來說,多波束測深系統,具有測量範圍廣、測量速度快、精密度高、記錄數字化和實時自動繪圖的優點,它能把測深技術從原先的點、線擴充套件到面,並進行立體測深和自動成圖,高效優質地完成海底測量工作。現如今,多波束聲吶裝置,已經能出色完成海底地形探測。在水下調查中,這種裝置被廣泛運用於探測突出海床較高、體型較大的遺物堆積、船體殘骸,以及探測海底地形,瞭解其地形地貌、水深等資料,為水下考古隊員的進一步潛水探摸,提供資料和依據。當然,和側掃聲吶一樣,多波束聲吶裝置也有侷限性。那就是解析度還不夠大,很難清晰地呈現小的文化遺物、船體殘骸的特徵。
“說到這裡,我們有一個問題。如果水下遺存被埋藏於海床表面之下,側掃聲吶和多波束聲吶可能就會失效,那麼我們又會運用什麼硬核裝置,來完成物探工作呢?請看《超仁水下課堂》第三十四期。我們下期再見。”
按下手機錄影功能,郭超仁長長地舒出一口氣。
第三十三期微課總算錄好了。不容易啊!
昨晚貪吃麻辣小龍蝦,半夜唇角舌燥沒管它,早上起來對鏡一看才發現,嘴唇紅如熟蝦,腫如臘腸……
在心裡痛罵了自己一頓,郭超仁不得不把錄課時間往晚上移。
看著窗外閃爍的霓虹燈,郭超仁瞄了眼手機,確定當前時間為晚九點,忙急匆匆地背上揹包,關門下樓。
走出“上海水下考古研究所”【注1】,郭超仁正要拿耳塞,忽然被一個長髮女生攔住了去路。
“嗨嘍,超仁哥哥。”
郭超仁抬眼看了她一眼,藉著街道上亮堂的燈光,修長的鳳眼、挺直的鼻樑,與那殷紅的薄唇,一絲不漏地攝入他的眼底。
她?居然是她?
郭超仁臉垮了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