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A·T馬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的德國有著權力上的巨大優勢,這不僅體現在軍事上,也體現在各方面的體制中;而且,德國有著在世界政治中發揮作用的堅定意願。不過由於這個意願所取決的環境尚未定型,它的具體特點與方向尚無人估測,即使對德國人自己來說也是如此;更談不上去預言它的未來變化了。在寫完這些文字之後,我見到了近期的一篇令人頗有啟發的文章,就是柏林大學歷史學教授德爾布呂克所寫的《為什麼德國建造軍艦?》該文說道:&ldo;光靠雄心壯志並不能造就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征服行動。世界上的帝國之所以能建立也不是僅僅因為有著對權力的渴望。事物有其自身的演變規律,以致於象邊界和商業上的通行權之類的相對不太重要的東西都會激起衝突;而征服者會因其取得的勝利自然而然地擴充套件他的國家的邊界。甚至連羅馬人都不是有意要成為世界的征服者。&rdo;就德國在歐洲取得的進展而言,其與奧地利在1866年的戰爭看來是德國事先預料到的而且蓄意發動的。不過談及德國與法國的戰爭,雖然它也在德國人的大致預料之中,但當時德法敵對狀況的急轉直下看來還是因為德國人精明地----某種程度上也欠謹慎----決定要抓住時機,而他們事先做好的思想準備也使其能迅捷地採取行動,使局勢逆轉。
在羅馬帝國身上能相當地找到現代德國的原型。今天的德意志帝國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即使不是羅馬的繼承人,也至少和其有著歷史的聯絡。神聖羅馬帝國漸漸只成了掛在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名下的一個擺設,而且在十九世紀之初也最終消亡了;然而帝國的精神依然存在,並對今天強大的統一德意志國家的形式和名稱的確定發揮著影響。德意志的將個人從屬於國家的民族性格也象歷史因素一樣促進了德國的統一。和主要體現在英國人和美國人身上的更現代的自由和個人權利觀念相比,這種性格是完全不同的東西。或許可以認為前者是更先進的觀念,代表著更高的發展階段,能最有效地推動政治進步;但同時也必須承認集體行動也有著相當的實際優點,它使個人的利益服從於集體,將個體置於全體之中,以促進公共的利益。順便提一句,和德國不處於同一地區、但在自強與擴張方面有著同樣迫切需要的日本帝國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因為日本人從歷史上繼承了同樣的個人應服從集體的精神。這種性格也同樣存在於古希臘城邦中的斯巴達身上,並使它在一段時間內居於這些城邦間的主宰地位。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上述觀念和那些更充分地承認個人權利的思想相比顯得陳舊和落後,但如果僅僅把它看成一種能給經濟活動和對外關係注入力量的因素,它又有其優越之處。
所有學歷史的學生都熟知個人需要和國家需要這兩個對立的概念。它們無疑共存於任何一地,因此也就需要相互調和。但是在一方比另一方更受重視的情況下,這種調和的性質只會導致一種對某個社會有著根本性影響的差異。這種差異在有著對立的觀唸的國家之間造成了軍隊般的整齊劃一和大眾們的各行其事----在工業、農業或商業方面----之間的鮮明對比。同樣的道理也表現在許多小商業公司和一個龐大商業集團之間的鬥爭上。不管最終的情景會是如何,個人第一還是集體優先,目前的狀況是壓倒一切的集中性力量在一個時期內還會存在下去,因此或許也會造成眾多不必要的痛苦;而且,這種力量不僅僅是存在而已,還會起主導作用,因為不管世界已有多大的進步,它也尚未發展到人或國家自覺自願地將其利益從屬於對於他方利益的合理顧及的階段。用不著因此陷於悲天憫人之中;也不應否認在&ldo;公眾輿論&rdo;的名義下道義力量正發揮著更大的作用,而這無疑會使我們的思維比以前更開闊。當然,古老的弱肉強食法則仍存在於人類本性之中,有權力的國家才能在工商業競爭中、在戰爭中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