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第1/2頁)
十一酒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故他們也早已摒棄了男子對女子根深蒂固的偏見,且昭仁郡主還曾是固城城主,她的意見建議也更容易令在場的諸位信服。
秦煙緩緩擱下茶盞,朝著太子淡聲道:
&ldo;殿下,這個問題,可讓紀先生來回答。&rdo;
封湛劍眉微擰,而後頷首。
不多時,紀南風進來,朝著上首的太子行禮後,便徑直走到秦煙所坐大椅的側後方。
&ldo;紀先生,你來同諸位講講餘慶豐是如何分段運糧的。&rdo;秦煙側頭吩咐紀南風。
&ldo;是,主子。&rdo;紀南風點頭,而後不疾不徐地開口:
&ldo;餘慶豐的糧號所購之糧,從江南運到大夏各州府,若走水路,會採用分段運輸的方法。&rdo;
&ldo;其法是根據各河道水力的不同,使用不同型別的船隻,並在各個河口興建糧倉儲糧。&rdo;
&ldo;如在汴水航行的船隻,船體肥短,平底淺艙,裝載量大,每船能載一千石之多,而且裝卸又方便,適合在江面開闊、水流穩定的河道里航行。&rdo;
&ldo;而在水流湍急、礁多灘險的河道里航行,又是另外一種船型,叫做&ot;上門填闕船&ot;。這種船載重在一千石左右,而且以堅牢著。&rdo;
&ldo;每段不同的河道,用最適合此段河道的船隻運糧,並配置最熟悉此河道的船工。並且僅將糧食運抵下一河道的入口處,卸貨,裝入糧倉,便返程。&rdo;【2】
&ldo;如此一來,不論哪一段河道因乾旱或是水患造成行船困難,都可以最快的速度轉陸路,運往下一段通暢的河口,降低運糧風險,提升運糧效率。&rdo;
------
眾人聞言頻頻點頭,而方才首先提出此法的鐘臨卻有了些疑惑,鍾臨起身,向紀南風作揖道:
&ldo;不知紀先生為何能如此詳細地瞭解到餘慶豐的資訊的,鄙人也是仗著太子府幕僚的身份,多方周轉打聽,才能得知餘慶豐的一點皮毛。紀先生可否為鄙人解惑,也便於我們判斷紀先生訊息的真偽。&rdo;
鍾臨此言,並無質問紀南風的意思,只是太子府幕僚辦事,秉持著太子殿下定下的依據需嚴謹的規矩,向來提出意見都得有理有據,不能天馬行空,故鍾臨就多說了幾句。
而鍾臨又突然想到什麼,詫異地開口:
&ldo;紀先生,同餘慶豐的紀老闆同姓紀,可是同宗同族?&rdo;
秦煙剛拿起杯盞的手一頓,蹙眉,似在思索。
紀南風穩立在秦煙身後,沒有秦煙的指示,紀南風並未開口作答。
廳中眾人也看向紀南風,似乎都在等著紀南風的答案。
立在太子身側的宋執扶額,這些個文人,真是一根筋,非要打破砂鍋問到底。
而秦煙的確也在考量是否有必要隱瞞餘慶豐的事情,雖說秦煙算是半被迫加入太子府的幕僚團隊,但她此時既然同這些人共事,並就同一問題在提出看法討論,她也沒有故作神秘的道理,並且如今也沒必要再隱瞞。
餘慶豐即將以她的名義拿回右相府手裡本屬於母親的產業,而餘慶豐的幕後之人是她秦煙,這一訊息,本也就沒打算藏著掖著,遲早都會告知人前。
秦煙看向鍾臨:
&ldo;紀先生,的確對餘慶豐的事情,最有發言權。&rdo;
眾人疑惑。
封湛見秦煙開口,吩咐宋執:
&ldo;宋執。&rdo;
宋執立馬領會了自家殿下的意思,朝著廳中道:
&ldo;正式給諸位介紹,昭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