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 (第2/4頁)
夢幻天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九。行二者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為下工。下工十全六。
此論五臟所生之病。別其變化。先當調其五色五脈。色脈已定。而後調其尺膚與尺寸之脈。夫尺膚之氣血。出於胃腑。水谷之精。注於臟腑之經隧。而外佈於面板。寸口尺脈之血氣。出於胃腑。水谷之精。榮行於臟腑經脈之中。變見於手太陰之兩脈口。皆五臟之血氣所注。故脈急者。尺之面板亦急。脈緩者。尺之面板亦緩。
如桴鼓之相應也。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口之脈。善調脈者。不待於五者之色。能參合而行之。斯可為上工矣。夫數始於一奇二偶。合而為三。三而兩之成六。三而三之成九。此三才三極之道也。
生於一而成於十。陰陽相得而各有合。此河圖之數也。知者。知天地陰陽始終變化之道。故能全九十之大數。水數成於六。火數成於七。水即是精血。火即是神氣。中工僅知血氣之診。故能全水火之成。下工血氣之診。亦不能全知矣。故曰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行者。謂色脈應天地陰陽之理數。賢者則而行之。
黃帝曰。請問脈之緩急大小滑澀之病形何如。岐伯曰。臣請言五臟之病變也。心脈急甚者為。微急為心痛引背。食不下。緩甚為狂笑。微緩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時唾血。大甚為喉 。
微大為心痺引背。善淚出。小甚為善噦。微小為消癉。滑甚為善渴。微滑為心疝引臍。小腹鳴。澀甚為喑。微澀為血溢。維厥。耳鳴顛疾。(噦音誨如車驚聲而有節)
此論五臟各有六者之變病。本於寒熱血氣之不和。與外受邪氣。內傷憂恐之不同也。緩急大小滑澀。陰陽寒熱血氣之綱領也。下章曰諸急多寒。緩者多熱。大者多氣少血。小者血氣皆少。滑者陽氣盛。微有熱。澀者多血少氣。微有寒。心為火髒。故寒甚則為 。蓋手足諸節。神氣之所遊行出入。寒傷神氣。故 也。微急為心痛引背。蓋甚則心臟之神氣受傷。微則薄於宮城之分也。食氣入胃。濁氣歸心。心氣逆故食不下。緩甚則心氣有餘。心藏神。神有餘則笑不休。伏梁。乃心下有餘之積。故微主邪薄於心下也。心主血。熱則上溢而時唾血也。喉 者。喉中 然有聲。宗氣積於胸中。上出喉嚨。以貫心脈而行呼吸。心氣盛。故喉中有聲也。心氣微盛。則逆於心下。而為心痺引背。行於上。則心精隨氣上湊於目而淚出矣。心臟虛。則火土之氣弱。故為善噦。噦、呃逆也。夫五臟主藏精者也。五臟之血氣皆少。則津液枯竭而為消癉。消癉者。三消之證。心肺主上消。脾胃主中消。肝腎主下消也。滑則陽氣盛而有熱。盛於上則善渴。微在下則少腹當有形也。心主言。心氣少故為喑。血多故溢於上也。維、四維也。心為陽中之太陽。陽氣少。
故手足厥冷也。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心氣虛。故耳鳴顛疾。按、金匱要略曰。五臟病各有十八。合為九十病。蓋一髒有六變。三六而變引十八病。玉師曰。緩急大小滑澀。五臟之六變也。五六而變為三十。三而三之。合為九十。惟智者明之。故曰上工十全九。
肺脈急甚為癲疾。微急為肺寒熱。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若鼻息肉不通。緩甚為多汗。微緩為痿 。偏風。頭以下汗出不可止。大甚為脛腫。微大為肺痺引胸背。起惡日光。小甚為洩。微小為消癉。滑盛為息賁上氣。微滑為上下出血。澀甚為嘔血。微澀為鼠 。在頸支腋之間。下不勝其上。其應善 矣。(賁音奔 音酸)
肺主清金而畏寒。寒甚則為癲疾。所謂重陰則癲也。肺寒熱者。皮寒熱也。寒在皮毛。故微急也。主肺氣。怠惰咳唾血。引腰背胸。鼻若有息肉而氣不通。皆肺氣虛寒之所致。緩則熱甚。故多汗。肺熱葉焦。則為痿也。鼠 。寒熱病也。其本在髒。其末在脈。肺主百脈。是以微澀之有熱。
微澀之有寒。皆為鼠 在頸腋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