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神葡萄綠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灰白的蒸籠冒著熱騰騰的白色蒸汽,一端開,圓滾滾的白色麵糰緊湊的圍在一起,很是可愛。]
認出這是什麼的大家瞬間齊聲喊道:饅頭\/炊餅\/饃饃\/籠餅!
對片子裡稱它為“中原地區最受歡迎的主食”,中原人高贊同意。
因為時間太靠前,完全沒吃過饅頭的正統中原人:所以,它吃起來是什麼味道啊?
旁白在介紹蒸和五穀的歷史,大家也沒想到,‘蒸’這麼一個簡單的烹飪方式,居然也是他們最早開始使用。
大家不是很能理解,都有火有水會水煮了,外面人怎麼還不會蒸東西。
[貴州,黎平縣。
大山裡的村落到處都是不一樣的綠色,不規則彎曲的水田一塊一塊,一層層往上疊,很是壯觀。
地處清水江源頭的地捫村,一年之中陰雨天居多。
古老的村落屋頂鋪著灰色瓦片,屋子都是木頭搭建的,民族服裝和現代服裝混穿的村民們挑著擔行走其中。
儲存稻米的禾倉是木質吊腳瓦木結構,建在水上,能防火、防鼠、防蟻蟲。
拿竹筐裝出滿滿的稻子,都是沒脫殼的,這是為了能長時間保持稻米新鮮的口感。
村民們裝出稻子在機器裡脫殼,晶瑩剔透的大米要被當做禮物裝在桶裡,米麵上再放幾個雞蛋,送到村頭孩子滿月的人家。
一桶桶雪白的新米,上面放著4-6個殼子粉嫩的雞蛋,被當地婦女穩穩挑著。]
孩子滿月在很多地方都不是小事,不一樣的地方風俗不同,雞蛋作為最常見的營養品,很多地方都是會送的,只是同她們習俗不太一樣、
看貴州那邊桶裝擔挑的方式送新米和蛋,大家都覺得頗為有趣。
水上建倉儲米的方式,看的外地人發出好奇彈幕:有沒有貴州人能為在下解惑,水上建倉,那裡本就潮溼多雨,不會更讓糧食潮溼發黴嗎?
同樣在意這個問題的人齊齊點頭,沒錯沒錯,問的很對,在水上是不怕蛇蟲鼠蟻和火了,但糧食不怕發黴嗎?
光看影片裡頭,雨一下那裡都水汽瀰漫,看著就潮溼,這種環境真能存糧食嗎?
不是貴州人,但幸運抽到彈幕資格,人就正在貴州某個縣城做縣令的王守仁幫忙做了科普。
建糧倉之前,會在水塘裡立上一個個露出水面的石墩,然後在石墩上按照苗寨建吊腳樓的方式,在每個糧倉下面立上圓木柱,圓木柱與水面保持1.5米的高度。
高出水面的石墩、往上是石墩上的木柱,再上才是糧倉。
糧倉一般都是村子中心的低窪地,底下柱子放高度有通風空間,水塘的水氣,很難進入糧倉中。
糧倉下面的池塘,村民們還會養上魚和鴨鵝,不浪費空間。
被彈幕朋友科普的其他人:懂了,原來是這樣!
然後反應過來,誒,這彈幕,這不那誰嗎?他這是去貴州悟道了?
[貴州小鎮裡,路上到處都是擺著賣自家農貨的小攤,周圍店鋪裡,無論大人孩子,都愛去吃上一碗粉。
舀漿,上籠,沸水中旺火蒸熟,再晾涼、收存,是典型的南方米粉製作方式……]
滑溜溜的粉,紅拉拉的湯,看的小小眼睛都直了,很想去貴州吃個正宗酸湯粉、辣子雞,還有上面這個肉湯粉。
她蔥姜香菜什麼都能吃,酸甜辣鹹都可以,只有折耳根不太可以。
不怎麼吃粉,但愛吃麵的北方人,這會兒除了看米粉的製作,就是看主播看的很新鮮。
心想主播她們也是,吃的東西又辣,也對粉完全吃不膩。
大家那是真的看過主播早上拌粉、中午炒粉、晚上湯粉這麼連著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