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來,李匡威被自己的弟弟李匡籌幹掉,劉仁恭就帶領蔚州的將士攻打幽州,被李匡籌打敗,從而逃亡太原,投奔李克用。
李克用對劉仁恭很看重,劉仁恭一來,李克用就給了他土地、錢財,並任命他為壽陽鎮將。
劉仁恭為報私仇,不斷遊說李克用攻打幽州,說自己可以做先導。
李克用架不住劉仁恭死纏爛打,發兵幽州,打跑了李匡籌。
李克用並沒有率先入城,而是追擊李匡籌,一直追到景州,砍掉了他的腦袋。
當時,先入幽州城的其實是李存審,就是李彥卿他爹。
劉仁恭慣於心機,就和李存審商量,幽州的府庫要嚴加守衛,不能讓大軍亂兵搶掠,封好府庫大門,等待李克用前來。
因為這個,李克用很高興,就任命劉仁恭為幽州節度使。
其實還有一個原因:李存審是李克用的得力大將,地位僅次於周德威。
當時李克用在晉北、晉南、冀中多地打仗,需要李存審匯出征戰,捨不得讓他鎮守一地。
898年,劉仁恭打下了滄州,讓其長子劉守文鎮守。
有了幽州和滄州一大片地盤,劉仁恭就膨脹了,甚至有了兼併河朔的野心。
河朔三鎮又稱河北三鎮,包括范陽、成德、魏博三個節度使。
唐朝末年,這三個節度使常年割據河朔地區,與朝廷對立。
這三個節度使佔地極廣。
范陽下轄今河北北部,北京、保定及長城附近一帶;
成德下轄幽州以南和山西接壤的地區,今日河北中部;
魏博後改稱天雄,下轄渤海灣至黃河以北,今河北南部、山東省北部。
陳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指出,唐代自安史亂後,“雖號稱一朝,實成為二國”。
“除擁護李氏皇室之區域,即以東南財富及漢化文化維持長安為中心之集團外,尚別有一河北藩鎮獨立之團體,其政治、軍事、財政等與長安中央政府實際上固無隸屬之關係,其民間社會亦未深受漢族文化之影響,即不以長安、洛陽之周孔名教及科舉仕進為其安身立命之歸宿。
故論唐代河北藩鎮問題必於民族及文化二端注意,方能得其真相所在也”。(來源於網路)
劉仁恭有了自立的心思,就不把李克用放在眼裡了。
李克用征戰河北,經常有不時之需,數次命令劉仁恭出兵協助,劉仁恭一概拒絕,沒有一次出兵幫助李克用。
同時,劉仁恭還聯絡後梁皇帝朱全忠(朱溫),遊走在晉、梁之間,頗為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