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頁 (第1/2頁)
浴火小熊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有了鐵錘鐵砧,還有上次做出的鐵鉗,煉銅和打製銅器的工作就比原先容易了許多。
他們用泥模和澆鑄的方法做了幾個輕巧的銅鍋和一些銅餐具。這些東西以後野營時非常有用。因為銅的延展性遠比鋼鐵要好,所以出模之後,大家可以再根據喜好用木槌鐵錘改變銅鍋、銅碗、銅盤等等的形狀,甚至還能在器具表面用摩擦或者捶打的方法做出各種花紋。比如,把銅鍋放在裝了小石子和砂礫的「攪拌機」裡,踩動踏板,攪上十幾二十分鐘後,銅器上就出現斑駁的劃痕。
差點忘了「攪拌機」這個大發明。
他們目前所用的「桶」全是大竹子的竹節做的,直徑最大的也不超過三十公分,但是有了鐵錘鐵砧之後,澆鑄成的銅條鐵條就能打成薄而長的條,可以用來箍木桶啦!
齊盛說他聽說過古代個工匠可以用麻繩箍木桶,可是他們沒這個能耐,做一個木桶費了老大的勁。用鐵片做了刨刀,用鐵條做了鑿子之後,大家本以為這下做木器的手藝要精進了!之前只是因為沒有趁手的工具!然後試了一下,發現,根本不是工具的事。三個人誰也沒長木工的手。
勉強搞出了十幾塊大小相同的木板,反覆試著箍木桶都沒成功,最後,還是用了取巧的辦法。妮妮之前撈魚的時候不是存了很多魚鰾麼?泡發曬乾的魚鰾,加上魚皮,熬成了非常粘稠的膠,木板用膠粘在一起,勉強成了一個木桶的形狀,再用浸泡過膠的繩子把木桶從上到下纏幾圈,等膠幹了之後,再箍上鐵條,拆掉繩子。
這樣做出來的木桶自然是漏水的。
但是沒關係,大桶裝在架子上,用人力推動,或者再安上□□皮帶踩動,總之,讓它轉起來,這就是個滾筒!可以用來攪拌一切想要攪拌的東西!
別小瞧這個攪拌機,用來給他們製作粗糙的金屬器皿、工具打磨拋光可好用了。小石子、粗砂、細沙這麼走上一遍,再把一塊邊角皮子貼在小木頭上做成拋光刷,給金屬器塗上一層油脂,蘸上極細的沙子磨上幾遍,鐵器還罷了,銅器就會變得光可鑑人。
0079準備以後打獵的時候活捉一頭小鹿,讓小鹿替他來幹推攪拌器的活兒。
第一批精美的銅器製作出來後,妮妮提議再做幾個能裝半升水的銅瓶子,不僅便於攜帶,還可以直接放在火上加熱。
怎麼做出底小而平的銅瓶讓三人費了許多心思,因為沒法焊接,所以要麼得直接用一塊銅敲出來,要麼用模子澆鑄。杯子的形態可不像鐵鍋,只要是個小丘就行了,不太圓也沒事,敲打敲打就好了,杯子比鍋小得多,有了什麼瑕疵就更明顯。
試驗了幾次之後,澆鑄出的杯子都不盡人意,有的銅水在模子中起泡了,形成一個空洞,還有一次澆到一半,銅水噴濺出來,差點燙到人。
但是他們也不氣餒,以最像樣的一個杯子為範本,先在砂漿里加入魚皮魚鰾熬成的膠攪拌均勻,杯中塗上一層厚厚的油脂,再將砂漿填滿杯子,墩實了之後等它凝固,倒出來,就是杯子的內模。製作外模時,妮妮先用木板釘了一個直徑比杯子略大的長方柱,底部打洞,杯子倒扣在做好十字中心標記的木板上,長方柱倒扣在杯子上,這一次,杯子外壁塗上厚厚油脂,倒模的砂漿比之前的要稀一些,倒進長方柱時,還要不停地以均勻柔和的力度敲擊木板,用震動的力量讓砂漿進來均勻,儘量沒有氣泡,魚膠加的多了,凝固的時間也長,但等整個外模凝固後,就得到了製作杯子的套模。
沒有真空抽壓技術,澆鑄時只能碰運氣。但他們也不是要批次生產,十個裡面總能選出三四個成功的!
妮妮抱著成品愛不釋手,精心打磨過的銅杯是漂亮的淺粉色,柔和的金屬光澤上能映出人臉。
她早就想好怎麼給銅杯保溫了,用細藤條編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