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時學成歸國的留學生並不多,其中多數都投奔了北洋,如上文中提到的金邦平(1881‐?),就是留日學習法學的學生。當時的留學生,學歷回國後不被承認,仍須經過考試方能給予&ldo;出身&rdo;,金邦平即考試優等被授予翰林院檢討者。金字伯平,安徽歙縣人,&ldo;人頗雅飭,沒有留學生的習氣。&rdo;袁世凱親自上奏朝廷,將他要到北洋,專辦對外法律交涉事務,&ldo;受知袁氏,內參密勿81。&rdo;在北洋歷任督署文案、督練處參議、直隸自治局督理、資政院秘書長;民國後歷任中國銀行籌辦處總辦、政事堂參議、農商部次長、總長等職。又如黎淵(1880‐?),字伯顏,貴州遵義人,以舉人被保送日本中央大學法學系。畢業後受任於北洋,任督署文案,是袁世凱在辦學和推行憲政方面的得力助手。在教育方面,曾任北洋大學堂、北洋法政學堂監督;在憲政方面,黎是袁氏起草各項憲政檔案的執筆者之一,歷任直隸自治籌備局、憲政籌備廳、修訂法律館參事、諮議等職,民國後歷任大總統府秘書、憲政研究會委員、政治會議和約法會議議員、參政院參政諸職,是袁世凱在法律和國會問題方面的參謀。此外如施肇祥、章宗元、富士英、曹汝霖、陸宗輿、李士偉等留美、留日大學生均被羅致於北洋,受到重用。
當時的留學生在國內可不像今天這麼吃香,甭管你是美國的耶魯、康乃爾,還是日本的早稻田、東京帝大的名牌大學畢業生,按規定在國內也得等個八九十來年才能獲得咱們中國的&ldo;舉人&rdo;、&ldo;進士&rdo;和&ldo;翰林&rdo;的出身呢。沒有這個出身,你在官場上會遭人歧視,不好混呢。一般的官僚心裡頭先就存了&ldo;二毛子&rdo;之類的成見,對留學生愛搭不理的。袁世凱則不然,可能是沒有所謂&ldo;出身&rdo;的負擔吧,他不僅延攬重用留學生,積極為他們奏請&ldo;出身&rdo;,而且禮敬有加。有一則故事說的是袁世凱當了軍機大臣後,與慶王等另外幾位軍機一同接見前來參拜的留學生,別人都傲然不以為禮,惟獨袁&ldo;必鞠躬伸雙手,表示接頭還禮82。&rdo;當時太后為著變法圖強,不得不同意起用新學人才,開辦經濟特科,可在心裡頭拿它當作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對新學人才有著很大的疑慮。
1903年7月首屆經濟特科的初試,梁士詒為一等第一名,楊度為一等第二名;在複試前,守舊派官僚樊增祥在太后召見時進讒言,說此次參加考試的多為新黨(即康梁一黨),不可取用。太后當即更換閱卷大臣,將原定的錄取名額削減了3/4以上。看準了太后厭惡新黨的心理,守舊派的吳逢甲、魏光燾又參奏梁士詒、楊度等十八人是革命黨,其實全是莫須有的謊言。但梁就此落第,楊東逃日本,所以,那時侯袁世凱任用留學生,還真要有些魄力,擔著點兒惹太后生氣的風險呢。
回過頭來再說用外國人,袁世凱在這上面與他的恩公李鴻章亦步亦趨,而且青出於藍,有過之而無不及。李鴻章主持北洋時,幕府中有一批洋人幕僚,著名的有德璀琳、漢納根、丁家立等,在當時清廷重臣中是獨一無二的。李鴻章是開風氣者,袁世凱則幹得更猛,不同的是,李鴻章用的都是西洋人,袁世凱用的則大多是東洋人。據日本學者統計,當時全中國聘用的日本人中,直隸一省就佔了1/3左右83。袁世凱為何要聘這麼多日本人?原因有兩個。一是俄國自強租旅大以來,已充分暴露了假友善、真侵略的面目,庚子事變時佔據的東北三省,一直拖著不肯交還,清廷此時對老毛子是又怕又寒心,自己沒有力量,於是打算利用列強間的矛盾,抵制俄國的侵略。二是日本人眼見著俄國人輕易地霸佔了全東北,又急又恨,於是轉過頭來對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