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任總裝備部副部長、曾在錢學森身邊工作的陳達植同志為我索取蓋章或簽名。很快,我就得到了蓋章書。
。 想看書來
把錢學森的蓋章書換成簽名書(2)
不久後,在一個偶然的場合,我從301醫院老年心血管病研究所的王士雯院士處獲悉,她參與了錢學森的保健工作。於是我異想天開地提出,能否把《錢學森手稿》的蓋章本換成簽名本。王士雯答應說,她可以試試。果真,不久,這個蓋章本真的被換成了簽名書,回到我手中。
2007年5月,“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錢學森書信》(10卷本)由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像《錢學森手稿》一樣,《錢學森書信》也全部採用原信影印而成,而規模則遠遠超過《錢學森手稿》,收錄了錢學森1955年至2000年之間寫給1000多人的總共3000多封信。這些書信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但有一個共同特點,錢學森的秘書塗元季在前言中說,這些書信是一位“自然科學家”在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思考各方面的問題,不拘形式地發表自己的真實見解。在這3000多封信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1955年6月錢學森寫給陳叔通的那封信。
《錢學森書信》一出版,我就從報紙上得到訊息。很快,我買來一套,將其中第一卷交給陳達植同志。6月4日,陳達植認真負責地將錢學森親筆簽名的《錢學森書信》當面交給了我。
txt小說上傳分享
80歲的時候,天上有了一顆“朱光亞星”
錢學森是我國火箭和航天技術的主要開拓者,而朱光亞是我國核物理學和核工業的主要開拓者之一,兩人同為“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
“核武器,利用能自持進行的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生爆炸作用,並具有大規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中國軍事百科全書·核武器》首頁上這個對核武器的定義,就是朱光亞撰寫的。
與錢學森相比,朱光亞較為年輕。這使我有更多機會感受到這位大科學家的風采。在一些會議上,一些外事場合,一些科研專案論證鑑定會上,我都能看到朱光亞的身影。他德高望重,每次出席會議,都會受到特別關照。人們常常向他諮詢科學問題,他總是謙虛而耐心地給予解答。我就親耳聽到他向我國領導人解釋誇子問題。
據記述朱光亞生平的傳記文章《中興業、須人傑》記載,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這也觸發了中國人發展原子武器的想法。1946年8月,華羅庚、吳大猷、曾昭倫受邀來到重慶,討論發展原子武器的人才問題,決定由這三位教授分別遴選數學、物理、化學專業中成績優異的年輕人才,專程赴美考察學習。結果,物理學方面,吳大猷選了朱光亞和李政道。後來,李政道回憶起這段往事說,“派朱光亞是選對了,他回來是做原子彈了;派我是派錯了,我沒有做原子彈,而是迷上了高能物理”。
新中國成立後,朱光亞於1950年春回國投身於社會主義建設。他先後在北京大學、東北人民大學任教,抗美援朝戰爭期間,還發揮精通英文的特長,到志願軍停戰談判代表團秘書處擔任翻譯。1956年我國決定發展自己的原子能事業後,朱光亞參與籌建了近代物理研究室,擔負起為中國培養第一批原子能專業人才的重任。50年代末,我國決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核事業,朱光亞被任命為我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人之一,當時年僅35歲。
這是一系列富於開創性的工作。1964年10月16日,我國自行研製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半年後又爆炸了第一枚空投航彈,兩年後試射了第一枚攜帶核彈頭的導彈,成功完成了我國原子彈研製的“三級跳”。而完成同樣過程,美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