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的海王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筆談資共京城百姓茶後閒聊。
也並不是所有的考生都參與了這場越矩的靜坐,更多心中有溝壑的進士才子反而抓緊時間與座師友人交流心得,梳理今後要走的官場道路。
不過也虧了他們的努力,皇上竟開放了貢院,將今科前十的卷子展示共品鑑, 這不僅顯示了春闈的公平公正, 更表示帝王對他所青睞的進士才能的信心,經受的起質問和挑戰。
相比宮門靜坐的參與人數,湧向貢院的考生則是更多, 其中不乏已是高中之人,甚至還有微服的官員, 畢竟今科三榜的卷子, 特別是殿試的卷子不是那麼容易見到的。
林曦作為狀元郎,更是三元及第,他的鄉試、會試、殿試的卷子便高高地掛在最顯眼的地方,在其兩旁則是榜眼和探花的會試及殿試卷子。
&ldo;羅兄, 原來你也在這裡。&rdo;方書生看見羅大才子眼睛一亮,立刻走了過來,恭維道:&ldo;小弟剛剛看了你的卷子,文采當真斐然,引經據典信手捏來, 立意深刻獨到,令人佩服,皇上慧眼識珠呀。&rdo;
方書生的恭維卻沒讓羅才子多高興, 他的目光一直落在最顯眼的卷子上,因是狀元郎的卷子,林曦的考卷周圍鑲了一層黃色的邊,特別的醒目。
方書生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忍不住撇嘴,小聲道:&ldo;恕小弟孤陋寡聞,實在看不出林曦的文章究竟好在何處,文辭平淡無華,經史典故也少,而且他怎麼用了那麼多數字,難道讓考官一個個去核對嗎?&rdo;
羅才子微微皺了皺眉,他看了方書生一眼,並不多話。
沒錯,林曦的卷子風格與他人迥然不同,乍一看實在並不起眼,辭藻接近樸實與眾多文辭斐然的大家相比實在過於平淡。然而獨特的卻在於那上面諸多資料,若是真的,便強有力地支援其論據,表現出了無與倫比的張力,讓人不由自主地信服他的觀點,再多的華麗辭藻,再多的美好設想都無法撼動其一分,務實是他最大的特色。
羅才子第一次才發現原來策論還可以這樣寫。
不過更讓他在意的卻是卷子旁邊的一張篇幅更大更長的注釋,上面字跡工整清晰,與考卷的筆跡是一樣的。似乎是為了更加清晰地瞭解,寫得是那捲子中的引用資料來由。
如何取樣,如何制本,如何統計和篩選,又為了資料的真實性做了多方考證。常常起於與白老先生的辯論,因無從答案,便沒有對錯,卻有了猜想。於是親自去了城外,下了農莊,到了市井,翻了地方誌,尋了各種記錄,詢問了各式各樣的人,有了多處的對比,加上歷年的整合,更畫了幾幅直觀的圖,才讓人一目瞭然且……觸目驚心。
這篇注釋只是其一,更厚的一疊則放在了其下的案桌上供人翻閱。
這其中記載的便有從田莊老農中知道的歷年糧產情況,市井商人中獲得的物價水平,有託表兄翰林幫忙收集的文學典籍,有請永寧侯利用職位之便告知的牧馬情況,更有請睿親王詳談的邊疆民生之態,其中還特別感激王爺百忙之中特地選了一名自小長在北境的屬官為他解惑……出處皆是詳細,可見其用心。
更有吃住衣行等民生百態還留有空白,等待有心人補充詳填。
再往後翻閱卻是白老先生的大量批註,小世子稚氣之語,睿親王簡潔明瞭的釋解,九皇子豁然開朗之感,還有夏景帝的觀後之語。
&ldo;若天下多爾等務實之人,何愁不天下太平,王朝崢嶸。&rdo;
夏景帝的最後評語奠定了最後的基調,這位狀元郎並非勝在試卷,並非因其恩師,而是那用心為民簡在帝心,狀元之名可見早已歸屬。
這份厚重的筆錄背後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