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2 章 僖公九年(1) (第2/3頁)
萬年眉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稱作“某子”,而第二年就會以爵位相稱。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可以參考年號,舊君死去當年依然是他的年號,新君要過一年才會是新君元年,但他這時候已經繼位第二年了。】
【好,僖公九年的宋國相關就到這裡結束,接下來我們把攝像頭重新轉向齊桓公。葵丘之會的參會者包括齊、魯、宋、衛、鄭、許、曹七國諸侯,再加上週襄王派來的使者宰孔。會議開始後,大家先是追憶一番過往的艱苦奮鬥,接著又彌合了彼此之間的嫌隙,重歸於好,這是會盟慣例的禮儀流程。】
小白麵露欣賞,頗有自得之感。他生前自不會這般喜形於色,就算偶有忘形也要麼被理智扼制,要麼被臣下勸導。但如今他人都死了,當然是想怎麼做就怎麼做。
作為得到了天子承認的諸侯霸主,小白對自己生前所建立的功業自然是極為滿足和自傲的。
至於旁邊晉國和楚國的那幾個人,在他生前,亦不過只能避他鋒芒,又如何能入他眼中。
【那不慣例的呢?周襄王派來宰孔不是當會議主持人的,也輪不到他當。周襄王給宰孔的任務叫做“賜胙”,賜胙的物件自然是齊桓公,這是非常榮耀的一種行為,因為“胙”即為“祭肉”,即祭祀之後的肉食。而這裡周襄王賜的胙是祭祀文、武二王之後的祭肉,本應是文、武二王的後裔才能享用的尊榮。】
【所以理論上來說,只有同姓諸侯且同大宗才在禮法上有這個資格,外人除非有大功德否則都不配被賜胙。但是除了這次的齊桓公,後來還有秦孝公、秦惠王都是外姓人被賜胙,很顯然,這都是周王室對彼時強者的承認,某種程度上甚至算得上是討好。】
【當然,也可以換個思路,考慮到姬、姜二姓某種程度上是自己人,賜胙給齊桓公也不算特別出格的事情。但是秦國那可真的和周王室血緣很遠了,秦國從血統上應該反而和商人比較相似,在傳說時代都出自東夷族,周人則是西邊部族出身。】
【不過賜胙這個事情終究象徵意義重大,所以宰孔和齊桓公還是整了個花活。先是宰孔解釋胙的由來:天子祭祀了文、武二先王,於是讓宰孔我來給伯舅送胙。嗯,不要問我賜胙的這個肉奔波千里真的還能吃嗎,我也不知道。】
【所謂伯舅,之前提到過,同
姓之國諸侯曰叔父伯父,異姓叫伯舅,至於叔父伯父的區別,理論上是大國伯父小國叔父,實際上從周王對晉國的態度來看,好像也確實是按國家強弱來的。】
【齊桓公聽說了肉的來由,於是從高臺上走下,來到兩層階臺之中,向北準備稽首而拜。宰孔立馬阻止他,說:先等等,王還有別的命令,天子讓我告訴您,伯舅年老又勞苦功高,給您特殊的待遇,不用下拜。】
【領導跟你客氣一下,你難道要當真嗎?齊桓公當然沒有當真,雖然這領導只是有名無實,但他也要足夠客氣。於是他說:天威近在眼前,小白我怎麼敢冒昧領受天子之命。如果不下拜,恐怕會從階上摔下,給天子蒙羞,怎麼敢不下拜呢?】
【這段寫的非常具體,除了這段對話之外,對細節的人物行動都有描寫。走下臺階,下拜,再登上臺階,接受賜胙,非常有大國風範,霸主氣度。不過《史記》、《國語》和《管子》都說他其實本來想順水推舟不拜的,但是被管仲勸下了。】
【不過我個人覺得就算有勸也應該是葵丘之會前,而不是像這三本文獻記載的那種模式——怎麼也不可能是宰孔都已經代天子賜完胙了,然後齊桓公才召來管仲討論這件事,才又決定拜天子,這個過程就很奇怪了。】
【宋襄公去世時僖公九年春,葵丘之會是夏,訂立盟誓是秋。《左傳》版本的葵丘之盟核心內容是,與會同盟之人,結盟後都要重歸於好。感覺像是一句廢話,那我們來看看其他版本的盟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