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老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自從張嫻兒開始琢磨掙錢的事,牛柳葉就常見到她得空就一個人躲在角落裡自言自語塗塗畫畫的。
牛柳葉一度還擔心張嫻兒魔怔了:“才青,掙錢總歸是我們做爹孃該想的事,她這個孩子一天天這麼琢磨著,我都怕她憋出病來。”
張才青常年在外頭跑,眼界也被開啟些,他沒有去勸阻張嫻兒,而是安撫牛柳葉不用擔心:“嫻兒是個有主意的,像我小時候,愛琢磨,是好事,你就讓她想去吧。”
見張才青這麼說,牛柳葉也不好再說什麼,只是每日多煮了一個雞蛋,塞給張嫻兒吃,美其名曰費腦,多補補。
至於張嫻兒讓牛柳葉琢磨的素菜樣式,牛柳葉倒是挺上心,沒別的,主要是現在家裡要攢錢,吃食上能吃素當然省錢。
於是牛柳葉在村裡串門的次數變多了,多方打聽各家有什麼做素菜的花樣,重要是要好吃。
這一動靜引起一些閒人的注意,都在猜測張才青一家是真的沒錢了,牛柳葉都在琢磨怎麼把不沾葷腥的吃食做出花樣。
劉金桂聽說了這事,心裡痛快得不行,添油加醋到處說:“屠戶家的女兒都不見葷腥了,那估計是孃家也不行了,指定是我們家三弟的酒樓不收牛屠戶家的肉了,他家那肉攤也快不行了吧。”
牛柳葉聽說了這話只覺好笑,村裡人不少人家本來一年到頭就沒見幾次葷腥,到她這就這麼稀奇了?
再說牛屠戶給鎮上酒樓供豬肉,那是鄭婉秋他爹定下的事,都二十多年了,張才俊想換也沒那麼容易,就算真不收她爹賣的豬肉,也不至於開不下去攤子,本來只是收個殺豬跑腿費。
不過閒話也沒傳多久,過了年歇息了幾天,各家又要開始忙活地裡的事,正經人家誰也沒空去盯著別人家的事。
這天,在張嫻兒的不斷慫恿下,牛柳葉做了一大桌素菜,請了何郎中夫妻還有何修仁和三個學徒,來試試近來琢磨的一些素菜味道,順便也好好感謝下這段時日的關照。
張嫻兒特地想了個名頭,叫賞春素宴,嚐嚐滿山春意再點評點評。
何郎中聽說是吃素宴,還挺高興:“記得有一年我去南豐縣看診,路遇大雨,去當地的觀音廟避雨,一邊烤火一邊吃素齋,那山菌湯的滋味,我至今難忘。”
“南豐縣那邊野山菌很有名氣,周邊山高林深,有不少好山貨,我們商行每年都會派人過去找裡頭的山民收山貨,我也跟去過幾回,在山民家吃的野菌燉雞真是能鮮掉牙。”張才青也回憶起自己嘗過的野山菌的滋味。
牛柳葉端著一盆鮮菇髮菜羹放在桌上:“巧了,你們說菌子,今天也有幾道菜裡有,不過是些常見的,味道比不得你們惦記的野山菌。”
“這不是香菇嗎,怎麼又叫菌子?”張君江疑惑道。
“古書言:夫蕈菌之初,皆草木變化,生樹者曰蕈,生於地者曰菌。這蕈菌種類繁多,有些鮮美有些劇毒,各地氣候不同,所盛產的品種也不同,叫法也不同。我們這邊多數都是叫菇,常見的是香菇平菇厚菇。”何郎中解釋道。
“何郎中好博學!”張君峰兄弟眼放亮光,崇敬道。
劉鐵錘聞著飯菜香,肚子早就咕咕作響:“不管叫啥名字,好吃就成~”
“大家快嚐嚐吧,我也不知道做得合不合你們口味。”牛柳葉招呼著大家動筷。
何郎中夾起一顆炸得金黃模樣的素丸子,輕輕咬下,點著頭道:“炸的火候正好,外一層的麵糊酥脆,裡頭的豆腐細嫩有汁水,混著的粉條和筍丁增添了口感,調味也正好,不錯。”
“這個春捲也好吃,裡頭的豆芽和包菜爽脆,沾著你調的醋汁,好吃!”何嬸子稱讚道。
“我愛吃這個炸菇腳和鹽漬藠頭!”
“鮮菇髮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