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武舉第一人,吳三桂 (第2/4頁)
問煙不是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出這樣的兵來,甚至還要更優秀,還要更優秀,更優秀。
洪承疇的運氣還算不錯,在離京之前還全程觀看了武舉的選拔。
這是由兵部右侍郎李邦華籌備計劃,司禮監秉軍太監徐文輔主持的一場規模空前浩大的武舉。
來參加的人很多,看這景象絲毫不亞於科舉。
之所以來參加的人很多,甚至有的連明年的科舉考試都不考了,也要來參加這個武舉。
原因很簡單,武舉第一名直接授予營官的職位,而其他能中舉的也至少有把總的位子。
武舉要求能文能武,在洪承疇看來,中武舉不比中舉人容易。
這營官雖說沒有明確品級,只是募兵制施行起來後新設的一個職位,但畢竟手下管著一千多號士卒呢,要高於千戶所,而千戶所是五品,那麼營官就差不多該是四品才對,也就與知府相當了,如此焉能不讓人心生嚮往呢。
據李邦華所說,這也是陛下之前給出的建議,只有給的官兒位足夠大,能來的人才能足夠多。
只要人多了,怎麼著也能出點兒人才吧。
反正就現在情況來說,李邦華還是非常滿意的。
就算是沒能中舉的,但卻表現不錯的,也可以統統拉入京營來,又根據不同能力給予總旗或者小旗的職位,當然更多的人還是隻有從大頭兵做起。
這一批參加武舉的人當中,李邦華至少吸收了一半兒有餘。
這讓洪承疇看明白了,看似是在舉行武舉,實則是在招兵呀,正好補上京營兵力空缺,這吃喝不愁且有銀子拿,一般家庭出身的他們怎麼可能會拒絕呢。
不得不說,這一手玩兒得十分的妙。
另外洪承疇還注意到一個人,也就是本場武舉第一人-吳三桂。
聽說他爹之前就是個武舉人,現在官職已經做到了都指揮使,也算是個將門二代。
這吳三桂年不過雙十之數,卻勇武至極,此次比武當中竟無人能在他手中走過三五個回合,文墨也絲毫不差,說起兵書來也是頭頭是道,武舉第一人實至名歸。
一時間,洪承疇對吳三桂動起了心思,希望能將他帶到薊鎮去,準備讓這吳三桂成為他重要的左右手。
於是就在當天晚上,洪承疇潛入了李邦華的房間。
坐在蠟燭的旁邊,看著正在整理花冊的李邦華,輕聲說道:“李侍郎,洪某這裡有一個不情之請”
李邦華是兵部侍郎,洪承疇是總兵,嚴格來說兩人並沒有直接的從屬關係,更像是協同合作關係。
當然這也得看人,有的兵部尚書就比較厲害,擁有足夠的威望可以直接指揮總兵行事。
而有的兵部尚書就不行,就比如當前的兵部尚書田吉,那些邊鎮的總兵就沒一個鳥他的,最多也就賣魏忠賢三分薄面。
又比如說今後洪承疇去到薊鎮當總兵了,若是有一天李邦華傳信過來要他辦某件事兒,洪承疇還真不好拒絕,只要是不涉及到陛下或者大明江山利益之類的話,他辦了也就辦了。
而李邦華也僅僅就是個侍郎而已,還是右侍郎,距離尚書都還有兩步呢,這不就算是一種另類的指揮嗎,人情指揮也是指揮嘛。
反正這兵部與總兵的關係就一直比較複雜,既要爭點兒權,又要爭點兒利什麼的,更多時候又要相互合作,總之一句兩句都說不太清楚。
“哦?”
李邦華聞言微微抬起頭來,目光從桌案的花冊處移向坐在對面的洪承疇。
隨口問道:“洪總兵但說無妨,你是陛下欽點的薊鎮總兵,老夫自當能幫則幫”
李邦華對洪承疇的感官還是不錯的,他之前雖未接觸過兵事,但卻進步神速,軍中事務往往都能做到舉一反三,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