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海賊頭子鄭芝龍 (第1/4頁)
問煙不是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由檢隨後揉了揉額頭,不禁想道。
如今武人的地位低,致使很多武人們其實都不是那麼願意為大明而戰,很多都屬於過一天算一天的那種,類似於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
崇禎皇帝一直都希望提高武人地位,以換取武人對大明的忠心。
可最後的結果是,大環境幾乎沒有得到改變,還導致出現了大量聽調不聽宣的軍閥,諸如後來的左良玉劉澤清之流,發多少封聖旨都不頂用。
其中原因很多,但最主要的問題還是,崇禎皇帝沒有真正意義的做到賞罰分明。
同時還常常拖欠軍餉,這不是給軍隊自籌軍餉找到了很好的藉口嗎,這自籌軍餉的軍隊,那還能叫朝廷的軍隊嗎。
當然了,這種情況對於現在的朱由檢來說,已經不算是問題了,內帑如今不缺錢,就算缺錢也能有辦法搞錢。
但發軍餉也只能保證將士們在其職謀其事,就這樣想要他們捨生忘死的為朝廷效力也不太可能。
若想要將士們真正的不畏生死奮力殺敵的話,除了在保證有大量賞賜的前提下,還得提高武人的地位才行。
雙管齊下嘛,這一招不管放在什麼事情上都顯得非常的合適。
就提高武人地位這一點崇禎皇帝沒想錯,只是處理的方式可能不太對。
於是朱由檢就想著,他又應該用何種方式來提升武人的地位呢。
沒一會兒,他便獨自笑著搖了搖頭,何須專門為此考慮呢。
只要在銀子的激勵下獲得足夠的戰功,再將一些武官提拔到朝堂核心位子上,這武人的地位自然就升起來了嘛。
人家又不傻,只要給出一些門道,自然就會有人專營此事。
朱由檢揮了揮手,示意魏忠賢可以退下去安排撤回監軍的事情了。
隨即翻開桌案上的奏章,繼續開始批閱起來。
“忠賢你等一下...”
正當魏忠賢即將跨出殿門之際,又突然被朱由檢出聲叫住。
魏忠賢連忙轉身回到殿堂***手問道:“不知殿下還有何事吩咐老奴”
此時朱由檢的面前,正擺放著御史戴柏遞上來的奏章。
上面寫著海盜鄭芝龍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帶掠奪人口財物等,需‘要地宜防、奸民宜絕、私船宜禁、軍餉宜清、保甲宜申、鄉兵宜練’。
簡單來說就是此地有賊,需要朝廷撥款練兵,同時還要武器的供應。
關於這個鄭芝龍的事蹟朱由檢是知道的,因為崇禎皇帝對此人也是聽說過不少次的。
如果後來不出意外的話,他會被後來的福建左布政使熊文燦招安。
當然了,這個招安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因為朝廷在海上的力量非常薄弱,根本就打不過鄭芝龍這個海盜,試了幾次皆以失敗告終,於是就只能使出朝廷對賊寇的老辦法了,招安。
後來這個鄭芝龍招安以後倒也算是聽話,配合著朝廷剿滅了很多其他海盜。
但也僅僅只是聽話,而這剿滅的其他海盜,也不過都是鄭芝龍在海上的對手,這拉人手來打擊自己的對手自然得出大力氣咯。
自始至終,鄭芝龍都與朝廷若即若離,反正有好處的事情他會幹,沒好處的事情他就愛誰誰,就連編造的藉口都是那麼的沒有新意。
這種感覺就有點兒像那啥....嗯。
哦,對了,這就是擁兵自重的味道,這樣的感覺崇禎皇帝在左良玉和劉澤清的身上,都已經親身體驗過了。
朱由檢還記得,最近這兩年福建的閩南地區會發生嚴重旱災,赤土遍野,許多村落連草根樹皮都被吃盡。
鄭芝龍招撫了泉州饑民數萬人赴臺拓墾,甚至在福建左布政使熊文燦的支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