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醫秦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答案篇
1 abcd 2 d 3 cd 4 b 5 cd
你答對了嗎?
如果你答對了0~2道題,說明你的自我保護意識還很薄弱,很需要趕緊閱讀本書,以此來提升你的生存力;
如果你能夠答對3~4道題,說明你已經擁有了一定的醫學常識,對自己的身體也有了足夠的關注,但你還需要透過這本書糾正一些誤區,才能讓自己生活得更安全;
如果5道題你全都答對了,說明你已經有了非常強大的生存本能。知其然,更有必要知其所以然。希望透過閱讀這本書,你能瞭解到這些救命常識背後的法醫學原理,告訴給更多你在意的人。
好的,那麼就讓我們一起開始這場有關生存能力的科普之旅吧!
序
中國警察網有一項公益活動,叫作「公民安全課堂」。我是「公民安全課堂」的一名安全教官。很多人並不瞭解這一項公益活動的意義所在,於是來問我。我覺得,我們還是從「死亡教育」來說起。
2019年3月13日,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大學腫瘤醫院主任醫師顧晉提出,建議全民開展「死亡教育」。顧晉老師說,「死亡教育」是向人們傳遞死亡相關知識,培養和提升應對及處理死亡事件的能力。中國的「死亡教育」仍處於探索初期,基於尊重生命理念開展「死亡教育」尤為必要。
也許是受到了傳統文化的影響,我們從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對於「死亡」一詞諱莫如深。甚至一提到類似的詞彙,我們就會被父母呵斥。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既然每個生命體都會有終點,每個人都會死亡,那麼,這個必然會出現的東西,為什麼我們連言談之中都要避諱呢?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看起來與死亡相隔甚遠。可是,真的不談就會遠嗎?
死亡,連說都不能說,何談教育?
在這樣的意識環境裡長大的孩子們,會變得怎樣呢?有的愚昧迷信,有的諱疾忌醫,有的漠視他人的生命,有的則輕易放棄自己的生命……有人說我是在危言聳聽,其實真的不是我在誇大,缺乏安全意識、漠視法律法規、不敬畏生命,或者歧視與死者接觸的職業,這些並不是個別現象吧?所以,我覺得「死亡教育」勢在必行,而且不僅僅侷限於兒童教育。對成年人的「死亡教育」甚至比對兒童的更加迫在眉睫,因為身教大於言傳,如果成年人對死亡的認知都不夠,又如何去給自己的孩子帶來良好的影響呢?「死亡教育」,就是生命教育,而這應該是全民性質的活動。
作為一名普通的法醫,在這個龐大的體系工程裡,我能不能起到一些作用呢?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既然是一名法醫,我每天都會見到死亡,似乎「死亡」這個現象已經司空見慣了。在職業生涯中,對待死亡,我經歷了從心酸到惻隱、從悲憤到淡然的心路歷程。如果我能夠用文字將這些分享給你們,一定會讓你們對死亡有不一樣的認識。
我曾經在《科學fans》雜誌上寫過一個專欄,叫作《第x次死亡》。在整理、補充了專欄文稿之後,我又增添了一些內容,最終寫成了你們手上的這一本科普書《逝者之書》。你們會發現,這本書裡死者都是同一個名字——夏曉曦。這是因為我在創作時,想用「xxx」代替死者名字,可是「xxx」放在書裡也不合適啊,於是我用輸入法打了「xxx」,才有了這個名字。
這一本《逝者之書》中列舉了我見過的各種死因,對各種死因的法醫學現象進行了科普。同時,我針對每一種死因介紹了一些防範規避的方法。再者,這本書裡的大量案例都是生命的反面教材。我希望大家可以透過看到別人的遭遇,而避免自己的不幸。
科普只是媒介,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更深層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