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恨九泉之下的老師。
沈蘭沒什麼情緒:「他既生為人,便有身為人的用處。且不說他向來同我無冤無仇,即便有不共戴天之仇,若憑一己之私便濫用刑罰,與那些心術不正之人又有何異。若是出事後皆可自己解決,那要大楚律法何用。」
裴昭聽她這樣一說,別有一番複雜滋味在心頭。
他一直推崇法家,主張國有國法,故對老師冤恨中去世這點一直耿耿於懷,順帶著也反感起所有的例外。
沈蘭的話卻引起他另一種反思:所謂的嚴刑酷法,極盡殘忍之能事,固然能在百姓身上起到震懾,但果真是治理國家中需要的麼。
須知犯法之人仍為人,不能因他觸犯法律,便剝奪他一切做人之權利,打入罪無可赦之地獄。
懲與罰的度,在何處呢。
裴昭正思索間,沈蘭卻忽然道:「不過,他不說,大理寺的案卷卻會說。只要做過,一定會留下痕跡。」
「嗯。」
翌日,沈蘭仍按時起來,把今日的小食做完,便在店門前招呼客人。
天氣仍是艷陽高照,日頭毒得很。
印象中,從她來到書中,唯一一次不是晴天,是她開新店時,稍微飄了些雨絲。
原先沈蘭不明白,但是聯想到書中劇情,才明白,原來一切都是有跡可循。
因為,書中接下來這樣描述道,在永和皇帝駕崩前,京城中遭遇了一次七年不遇的蝗災。
古書上的「旱極而蝗」,並非空虛來風。
但此事既發生在京城,古人有深受「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導,不免讓人聯絡到上天震怒云云。因此皇帝一時急火攻心倒下,倒也情有可原。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