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章 以後的以後(大結局) (第2/6頁)
攜劍遠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大世家動不動就能動員數萬鄉兵部曲,誰當政也容不下他們作妖。
不出劉益守的意料,這種談判跟雞同鴨講差不多。領頭的高氏兄弟四個裡面死了兩個,一個重傷,都是拜劉益守所賜,而且統治河北的美夢隨之破碎,這仇恨可不是隨便說說就能釋懷的。
其他的河北世家亦是王八吃秤砣一般,堅決不肯拆鄔堡,但這些人同意在保留塢堡的情況下投降。
對此劉益守沒有生氣,因為生氣也不能解決問題,他有的是招數和時間來跟這些人鬥爭。沒必要強行急吼吼的上去收復河北,讓那些人由明轉暗跟自己過不去。
河北世家不願意妥協也沒關係,反正上次一戰,河北元氣大傷,如今全境都在梁軍的攻擊範圍內,想老老實實的耕種屯糧回血,門都沒有。
只要佃戶們出來耕地,梁軍就抓人,然後在黃河以北的河內等地將其就地安置,重新造冊上戶口!
高敖曹等人跟高歡最大的區別是,河北世家只能固守地盤,出了自家一畝三分地,沒有任何號召力。
劉益守可以騰出手來隨便折騰他們。
此外,楊愔還給劉益守獻策,提出對河北進行全方位的經濟封鎖政策,尤其是河北長蘆地區的海鹽,朝廷一定要抓在手裡。
對付河北世家的第一刀,就從鹽開始!
楊愔大世家出身,又是長期跟錢財物資打交道,最明白其中的道道,知道河北世家最大的弱點在哪裡。
自己人砍起自己人來,出手才能快準狠!
劉益守從諫如流,命周文育、徐度等人,在海河出口設立據點,建立木堡,後又將其改建為石堡,是為飛地,如同一根釘子紮在河北腹地的出海口。
劉益守將此地命名為「天津」,掌控周邊自漢武帝時期就規模驚人的長蘆鹽場。他對天津守將的要求很簡單:哪怕不能控制鹽場,也要干擾其他人利用鹽場製取海鹽。
吃不到就砸場子,如今劉益守財大勢大地盤大,砸得起。
天津的補給全靠海路輸送,運輸的海船來往於廣陵(揚州)與天津之間,形成了一道穩固的沿海航線。
沒有了長蘆鹽場的支援,河北食鹽斷絕,冀州、趙郡、范陽、博陵等地,從世家大戶子弟到升斗小民乃至佃戶私軍,全都震恐異常!
劉益守這一刀扎得又狠又準。為了獲取食鹽,河北的世家大戶必然要作出選擇:
究竟是抗拒統一的大潮流,繼續在自己一畝三分地苟且,還是放棄本地的塢堡與產業,去洛陽為官,然後迎接新的政治格局?
又或者直接掀桌子,跟梁軍在沿海的鹽場玩「食鹽爭奪戰」,靠堆人命搶劫食鹽?
生存與毀滅,往往都在一念之間。
估算了一下劉益守掌控的地盤與人口,河北的世家大戶選擇了偃旗息鼓,決定先看看情況再說。哪怕拼消耗,他們也拼不過樑軍啊!
當然,世家大戶自家府庫內囤積了不少食鹽,還可以硬抗很久,他們還有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對策,苦的只是底層百姓。
一個月後,劉益守封於謹為河北行臺大都督,將其留在鄴城坐鎮,負責招降納叛。留下地頭蛇婁昭輔左於謹,二人一同處理河北事務。劉益守本人則是班師回滎陽,準備入住洛陽新城。
臨走之前,劉益守還去一趟磁縣,給高歡掃墓。
「咱們也算是老相識了。」
站在一個高聳的土丘前,劉益守輕聲嘆息說道,心中的感受異常複雜。最瞭解你的,以及你最瞭解的,絕不是枕邊人,而是你的宿敵!
劉益守與高歡就是如此,自從相識開始便一直鬥爭,一直鬥到其中
一人蓋棺定論,爭鬥才算畫上句號。
在與高歡這樣的老硬幣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