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更始帝劉玄執掌綠林軍後,部署有序,首先派遣劉秀率主力軍進攻宛城,並令王鳳與王常領兵北上,相繼攻克昆陽(即今日河南葉縣)、定陵(今河南舞陽東北地區)以及郾縣(位於今河南郾城以南),清除宛城周邊的屏障,保障劉秀的軍事行動能夠順利進行。
綠林軍步步推進,不斷收復失地,使得王莽感到極大壓力,深知綠林軍已成心頭大患,若任其壯大,將帶來嚴重後果。原本集中火力對付赤眉軍的王莽,此時決定轉移重點,先行消滅綠林軍。公元23年三月,王莽委派大司空王邑與大司徒王尋,統率約四十萬大軍直撲昆陽,意圖一舉蕩平綠林軍主力。彼時,昆陽城內僅有綠林軍八九千人固守,而王邑和王尋率領的大軍已達十萬餘眾,並整合了嚴尤、陳茂兩部兵力,實力空前龐大。
綠林軍面臨強敵壓境,內心極度惶恐,質疑以數千人之力如何抵擋十萬大軍的攻擊。昆陽城內一度瀰漫著恐慌情緒,有人主張棄城逃亡。劉秀堅定立場,分析當前局勢指出:宛城尚未攻克,昆陽絕不能輕易落入王莽軍之手。儘管仍有人堅持逃離,但在王莽大軍臨近之際,眾人終於意識到唯有迅速決策並一致抗敵,否則必遭滅頂之災。劉秀遂命令王鳳和王常留守昆陽,確保城池安全,同時派遣李軼和宗佻隨自己前往郾縣和定陵等地籌集援軍。
王莽軍的將領嚴尤審時度勢,考慮如何利用最佳戰術儘快攻取昆陽。他認為昆陽雖小卻佔據有利地形,應當先克宛城,截斷昆陽的後援,殲滅綠林軍主力,屆時昆陽孤立無援,綠林軍士氣自會瓦解。然而,將軍王邑對此嗤笑不已,無視嚴尤的戰略建議,盲目自信且倚仗雄厚兵力,下令對昆陽展開殘酷攻勢,誓要血洗全城。嚴尤數次進言均遭王邑駁斥,王莽軍在他的指揮下將昆陽團團圍住,綠林軍只能眼見城外黑壓壓一片敵軍。
昆陽城內外,兩軍對峙數日,歷經多次激戰,王莽軍顯然佔優。綠林軍首領王鳳在壓力之下請求投降,期望王邑能停戰並饒恕綠林軍。然而,王邑貪功冒進,揚言要綠林軍全軍覆沒。此言一出,激起綠林軍上下同仇敵愾之心,他們決定拼死抵抗,畢竟求饒不得,只有背水一戰或許還能有一線生機。王鳳重整隊伍,率領綠林軍與王莽軍殊死搏鬥,城內的百姓也為綠林軍的英勇所感染,紛紛加入抵抗行列。
王莽軍的猛烈攻勢始終未能突破綠林軍的頑強防守。嚴尤再度獻策,提出故意放開包圍圈一角,誘使綠林軍產生王莽軍鬆懈麻痺的印象,進而突圍。待綠林軍逃出後,王莽軍可散播昆陽已被攻佔的假訊息,使宛城綠林軍聞訊而懼,那時即可乘虛攻取昆陽和宛城,達到一箭雙鵰的效果。遺憾的是,王邑再次否決了嚴尤的智謀,依然堅持以武力強行攻城,以彰顯己方的強大。不僅如此,王邑在決策上的剛愎自用,以及頻繁外出勒索地方官員和富商的行為,進一步惡化了王莽軍在民眾心目中的形象。
與此同時,劉秀與李軼、宗佻在定陵一帶成功集結了大量援軍,預備馳援昆陽。然而途中有些將領貪戀物質條件豐富的地區,不願前行,想要就地駐紮。劉秀曉以利害,提醒他們只要取得勝利,財富將更為豐厚,倘若此刻不去救援昆陽,一旦昆陽陷落,王莽軍氣勢大盛,必將給綠林軍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到那時,即使握有財富也無法保全性命。將領們聽後茅塞頓開,立刻帶領各自的部下跟隨劉秀和李軼急速奔赴昆陽。
六月,援軍終於抵達昆陽城外,整裝待發,昂然逼近王莽大軍。王邑和王尋對劉秀的援軍不屑一顧,僅派出幾千人前去應對。然而,援軍在劉秀的指揮下越戰越勇,瞬息間竟將王邑軍隊斬殺千餘人。
正當昆陽綠林軍歡欣鼓舞之際,久被圍困的宛城實際上已被綠林軍攻破。由於缺乏支援,守城將領岑彭最終選擇投降。然而,這一訊息還未傳至昆陽,劉秀和王邑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