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朝槿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主要研究目的是如何提高農作物的品質、育種品質的改良以及土壤分析,飛機很快到達了慶陽機場,下飛機後當地農科院的人接的他們,婉拒的農科院人員的邀請,他們直接去了二麥塬。
這一段歷經近三個小時的顛簸,剛開始還走的柏油馬路,兩邊還是樓房林立,後來慢慢地開始變窄,成了土路,基本就看不見樓房了,遠遠看去都是一座座土山,路的兩邊開始出現一排排的窯洞,很有西北特色。
就在姚初一感覺自己快不行了的時候,終於到達了目的地。這是一座典型的西北村莊,叫泥溝村。他們到時已經傍晚,夕陽的餘暉照在山壁上開鑿的一個個窯洞上,時值秋末,樹葉已經落完,光禿禿地矗立地那,幾個孩子在樹下嬉笑打鬧,一個母親出來揪著孩子回家,遠處的山也是光禿禿的,放眼過去全是黃色,真是地地道道的黃土高坡,這時很多人家已經開始做晚飯了,煙筒上正冒著炊煙。
農科院的人把他們帶到一座院落前,這個院落在這周圍可以說是最好的一座,裡面正面面南背北有七孔窯洞,是居住用地。左面有兩口窯,好像是廚房和放雜物的,右側的那口窯估計是廁所。地面上鋪著石磚,看著挺乾淨整潔的。
大家已經筋疲力盡了,都想收拾收拾早些休息,他們一共5人每人都可以有一孔窯,另外2孔窯可以擺放一些儀器裝置。當時課程組租窯洞的時候特意選了一個大的院落,方便他們工作和生活。姚初一很滿意,畢竟她是有秘密的,況且她的性格與人相處總是困難重重,所以更願意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
老班也是累極了,便讓大家趕緊挑個窯洞收拾收拾休息下。姚初一選了一處靠左邊的窯洞,王晴緊挨著她選了另一孔窯洞,老班的窯洞在她倆的旁邊,兩個男生挨著老班各選了一孔窯,靠右側的窯洞暫時空下來,實驗儀器過來後可以放在那裡。
姚初一走進自己的窯洞,最裡面鋪著一個大炕,靠門的位置有口土灶,灶的對面有個高約1.2米的櫃子。說實話條件確實艱苦,比起京都確實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但是姚初一卻是心中無感,畢竟經歷了末世後,現實再艱難對她來說也不算什麼。
幫他們搬進東西后,農科院的人抓緊時間走了,趁著天還不算晚,他們要趕回市裡。姚初一走進好像是廚房的窯洞,最外面有個大灶,灶上有兩個灶眼,其中大的那個放著一個大鐵鍋,小的放著一個小鐵鍋,灶旁邊有個大水缸,水缸上面有個水龍頭,窯洞的最裡面放置著一排櫃子,放著一些鍋碗瓢盆。姚初一開啟水龍頭看到水流了出來,於是找了瓷盆洗了洗,接了點水又回到窯洞,找了塊布先把櫃子擦了擦,把行李放了進去。
當時老班成立課題組時對來西北做研究需要的東西是專門列清單的,吃的用的和實驗用的都準備得非常齊全,被子褥子等都是提前買的快遞過來的。所以她只要把角落裡的快遞包裝開啟,把被子褥子枕頭拿了出來,套上自己帶來的被罩、枕套,鋪上床單就好了。估計以後他們應該一起吃飯,所以土灶應該主要是冬天用來燒炕用的。
收拾好後,她在床上休息了下,然後出去看看晚飯怎麼解決,正好老班正在院子轉著,便走了過去,問起了以後吃飯的問題,老班想了想說道,“這樣吧,今晚咱們先對付一頓,吃下家裡帶來的,明天咱們去村裡找個人回來幫咱們做飯,咱們以後天天估計就要泡在地裡了,估計也沒時間做飯。”
喻明遠這時出來了,聽到他們的談話,說道:“飯可以對付吃一口,但是咱們必須燒點水,不論是喝的還是洗漱都要用。”
老班連連點頭,看向喻明遠,他是個生活白痴,對這個學生很是信任,喻明遠說:“這樣吧,我和小林出去看看能不能弄些柴火過來。”
叫上林嘉倫,兩人出去了,一會兒就回來了,一人抱著一捆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