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如一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進道路上的曲折
秦二世此人,無論是政治還是人生都堪稱悲劇,後人常批評他昏庸,賈誼甚至痛罵其&ldo;人頭畜鳴&rdo;。但這些批評都是相當苛責的。我們現在回過頭去看歷史,又有誰能夠漂亮地走過那一道歷史難關呢?
秦二世從頭到尾都是趙高的一枚棋子,他到底有多昏庸?能流傳下來的說法無非兩種:一是趙高的說法,二是漢朝人的說法,誰能為他說句好話?而秦國這種全新的社會形態,要直接推廣到全國本身就不現實。雖然有些人強調楚懷王的聯軍是為了推翻秦朝暴政,但本質上他們是為了恢復六國舊秩序,這其實是開歷史的倒車。但也必須承認,歷史進行到這裡就應該有一個迴旋,一項全新的社會制度很難順理成章地取代舊制度,前進道路上必有曲折。秦二世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杯具,卻遇到歷史長河中這個迴旋的巨浪,註定只能被徹底淹沒。
秦朝二世而亡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過於嚴格和程式化,不懂得變通。比如秦國規定前往邊境的戍卒須在三天內趕到,遲到者殺頭。這在統一全國前的秦國範圍內是可行的,但統一後仍要求為三天就不現實了。陳勝、吳廣正是無法用三天跨越中華帝國廣袤的國土,趕到遙遠的邊關,那就只好造反了。國家規模的突然變大還只是表象,更本質的是納入了原來的六國,使秦廷治下的社會基礎發生了深刻變化,而秦廷卻沒有作出相應調整,仍然堅持原來的管理方式,這必然產生悲劇。秦國本身是代表了社會前進的正確方向,也確實應該推廣,但在具體執行時操之過急,推廣失敗。不得不說,這也是秦二世失敗之處,他未能塑造出一個實事求是的國家風格來適應歷史前進的現實需要。
而下一位太宗,他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的三大賢主之一,他的王朝國祚四百餘年,他的國號成為一個偉大民族永遠的名字。可以說,他不但塑造了一個王朝的風格,更塑造了整個漢民族的悠遠氣韻和民族性格。
第三篇 文景之治,大漢天威‐‐漢文帝劉恆
太祖建國,三足鼎立
沒錯,漢朝剛剛建立就三足鼎立了。但這不是指三個國家,而是三股勢力。
反秦聯軍推翻統一的秦王朝,將中國拖回了分封社會。但中國特色封建社會這艘巨輪一旦起航,又有何人能夠阻擋人類最大民族開往下一個社會形態那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
儘管貴族們想要分封,但人民還是認為統一帝國更好,最終漢王劉邦擊敗楚王項羽,擊破了先秦舊貴族的軍事力量。漢高帝五年(前202),劉邦以秦制建立了統一的漢帝國,在長安即皇帝位,即為漢高帝。劉邦廟號是太祖,諡號高皇帝,是標準的開國皇帝諡法。五代十國有一位英雄劉知遠建立後漢,他的廟號才是漢高祖。後人偶爾會將漢高帝別稱為漢高祖,認為這是劉邦的廟號,以訛傳訛了。
在建國前,劉邦為了擊敗強大的敵人,必須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我所用,為了爭取英布、彭越等幾股勢力的支援,劉邦承諾建國後可以分封他們,甚至在建國後還分封幾位皇子為藩王,鎮守外藩,但這絕不等同於先秦分封制。
首先,漢朝雖然分封了國土給藩王,並給予了組建軍隊、徵稅等權力,但並未明確其國民的隸屬關係,民眾也都已經認同自己是漢帝國公民,而非哪位藩王的私有財產。沒有這個社會基礎,所謂分封不過是華麗的空中樓閣。
其次,這種分封顯然是權宜之計,局勢穩定下來後,漢廷就開始削藩。漢高帝末年,漢廷剷除了除長沙王以外的全部七家異姓藩王,僅保留九位漢高帝的兒子為王。長沙王也一直與漢廷相安無事,傳五世後無嗣而終。漢高帝召叢集臣殺白馬立誓:&ldo;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rdo;縮小分封的範圍,儘管尚未徹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