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第1/3頁)
王覺仁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一年,李恪三十五歲。
得知李恪的死訊時,蕭君默愕然良久,隨後躲開了楚離桑和兒女們,把自己關在書房中枯坐了一天。直到深夜,孩子們都已入睡,他才走出來,對楚離桑道:&ldo;我當年對吳王說過一句話,可惜他聽不進去。&rdo;楚離桑問他是什麼話,蕭君默說:&ldo;世間所有的權力,都是一把傷人傷己的雙刃劍。唯有放下,才是最終的救贖。&rdo;楚離桑聽完,悽然而笑:&ldo;這世上的人,誰不熱衷權力?又有幾人能像你這樣真正放下?&rdo;
僅僅六年之後,即顯慶四年,李恪死前發出的那句詛咒便一語成讖了。由於李治早就對一手遮天、獨霸朝綱的長孫無忌心存不滿,加之雙方又曾在武則天立後的事情上發生過激烈衝突,所以李治便聯手武則天誅殺了長孫無忌‐‐先將他流放黔州,繼而賜死,同時也將他的黨羽褚遂良等人剷除殆盡。
在李唐的元勛老臣中,似乎只有李世勣(後來為避太宗諱改名李勣)最為幸運,他不僅一直隱藏著天刑盟素波舵舵主的真實身份,而且安然躲過了一次次殘酷而血腥的權力鬥爭,直到總章二年才壽終正寢,享年七十七歲。
這一年,蕭君默和楚離桑都已年近半百,膝下兒女也都已長大成人,其長子甚至已經成家立業。據說,他娶的是一位溫婉賢淑的長安女子,女子的母親便是桓蝶 衣。
即使成年之後,蕭君默的兒女們都還清晰地記得,小時候,父親經常教他們學習王羲之的書法,也時常跟他們講一個關於《蘭亭序》的故事。不過,他們所聽到的版本,是從長安的朝廷流傳出來的。這個版本說的是:貞觀年間,太宗皇帝酷愛王羲之的書法,便命天下州縣廣為搜羅其法帖,後來聽說《蘭亭序》真跡藏在一個叫辯才的老和尚手中,便命一位姓蕭的御史,假扮書生接近辯才,用計騙取了《蘭亭序》。
據說,皇帝得到《蘭亭序》後,愛不釋手,日夜揣摩,卻始終未能勘破王羲之書法的真諦,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ldo;玩之不覺為倦,覽之莫識其端&rdo;。
兒女們問父親:&ldo;《蘭亭序》真有那麼深的奧秘嗎,連皇帝都無法勘破?&rdo;蕭君默淡然一笑,答言:&ldo;這世上有許多事情,縱然貴為皇帝也不一定能勘破。也許有些奧秘,終究只能留給後世之人去破解了。&rdo;
後記 可以卑微如塵土,不可扭曲如蛆蟲
寫小說是我少年時代的一個夢想,而當今日夢想成真,我已年逾不惑。
其間的跨度,是三十年。
人的一生沒幾個三十年,可見我這個夢,做得真的是有點長。
在這段漫長的時光中,我其實寫了不少小說,但都讓它們躺在了抽屜裡或電腦文件裡,至今未見天日。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我對自己的要求近乎嚴苛,總覺得它們拿不出手。而今,我終於讓這部小說付梓面世,那至少說明,它在我自己的心目中屬於及格產品。
人到中年才完成第一部 小說,從壞處來看,或許會少一些年輕人特有的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信馬由韁的激情,但是從好處來說,卻可以調動半輩子的思想沉澱、知識積累和寫作技巧。換個角度講,我可以說為了這部小說,已經準備了整整三十年。如此&ldo;厚積薄發&rdo;,如此三十年磨一劍,想必挺符合當下流行的所謂&ldo;工匠精神&rdo;吧?
當然,我這麼說,意思並不是我從三十年前就開始為這部小說打腹稿或蒐集資料了,而是說,我為自己儲備了駕馭這部小說所需的能力和各方面&ldo;乾貨&rdo;,使我得以勝任這項工作,從而對得起萬千讀者。
《蘭亭序殺局》是一部歷史文化懸疑小說。細心的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