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源中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834章 明軍向東大撤退
“關於清軍的動向問題,我方經過多條渠道來源進行了確認,清廷已經將尚善和庫爾瞻拿下,換上了孔有德和耿仲明二人,目前孔、耿正在從南方前往山東的路上,估計不到半月即可到達登萊前線。
與此同時,清廷還從遼東、北直、南直調集了部分生力軍,例如對登萊戰場比較熟悉的王馳部、蔡天文部、李宏義部、漢軍鑲紅旗甲喇章京金俊所部等,以及清軍認為的與我方有過交戰記錄,或者說對我方比較熟悉的軍隊,如在揚州再次叛變投清的胡守金部、馬士秀部、杜應金部、劉喜才部、原桐城人馬孫得勝、羅九成、董銅柱和藍俊等部,紛紛按照清廷的命令正在趕往山東的路上;
另外原山東境內的李好賢部、湯致遠部、王世寵部、張朝璘部、崔可顯部、張立位部、張汝行本部、戴都部等,同樣聽從孔、耿二部的調遣。
據不完全統計,情報局認為清軍這次雖然出戰的人馬主要以漢軍和綠營為主,但是戰鬥力也不容小覷,至少有十萬以上的大軍。”
靖北軍大元帥府總贊畫司情報局局副郭亮作了如上陳述。
“大家都聽到了?
我們這次僥倖獲勝,其實是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的,如果一味地強撐,等到清軍新的主力人馬到齊,到時候就會陷入到大量清軍的圍追堵截之中。
所以必須立刻加快向東大撤退的速度。”
張鹿安定了基本調子。
“是的,大帥,咱們實際上已經在往運河以東轉移物資和軍民了,按照大帥的吩咐將高密城儘可能拆毀,建築材料運到膠州城,構築膠州防線;
將琅琊城拆毀,建築材料運到琅琊臺,重點打造琅琊臺、齋堂島和靈山島三處外圍據點。
目前各處的建設基本上已經進入了尾聲。
按照先民後軍的原則,那麼需要再用十日的時間,除了膠州、琅琊臺、齋堂島和靈山島四處會留下數千民夫以外,其他百姓基本轉移完畢,剩下的各部人馬也將互相掩護,緩緩後退,主力最快將會在半個月後撤往東岸。”
總贊畫司總司正王徵說道。
“好,一定要制定具體詳細的撤退計劃。
還有為了吸取上一次被清將柯永盛差點得逞的教訓,我們應該制定一個預岸,在運河東岸製造一個緩衝區,將緩衝區內的老百姓儘量東遷;
讓王長史(指王公弼)駐地從平度遷往萊陽城,統一指揮萊州和膠州兩地的抗戰;
為更好的統一指揮各部抗戰,在王長史麾下成立萊州軍鎮和膠州軍鎮,對軍事進行統一管理。
大家來談談具體的人選。”
張鹿安說道。
最後經過幾位幕僚的討論後決定:
萊州軍鎮以於七為副將,除了本部人馬外,下轄曹良臣的第四協和於六的第五協,駐軍萊州,防備從平度、亭口鎮一直到萊州灣海岸線的區域;
設立膠州軍鎮,以令狐雲湘兼任為膠州副將,駐紮即墨城,下轄丁維嶽的第七協和裴守政的第八協。
防備區域除了膠州府城外,還有其他運河西岸據點逢猛、靈山城(注:原靈山衛城)、靈山島、古鎮堡、齋堂島和琅琊臺。
具體許可權劃分為運河以東由裴守政所部守護,運河以西由丁維嶽全權負責。
以第二十九步兵營遊擊楊鴻升所部駐防逢猛;
以第三十步兵營遊擊馬天所部駐防古鎮堡;
調萊陽千總楊嗣云為靈山民團千總,駐防靈山城,以副千戶楊斌防守靈山島;
以善於防守的第四十五步兵營遊擊張應舉駐防琅琊臺,除了本部人馬以外,額外配備兩千人的民夫,全部聽從張應舉的調配;
以第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