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憶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據說,袁世凱在民國初年,健康狀況即已不佳,由後院至前院,樓下至樓上,均需以肩輿代步100。春節過後不久,袁已懨懨成疾。他扶病堅持了幾個月後,5月17日,袁出現了腰痛和枕骨痛的症狀,飲食銳減,晚間睡不著覺;延至24日,他已不能辦公。6月3日病篤,6月5日又一度出現了休克昏迷的狀態,6月6日,袁病逝,享年五十八歲。
沉痾中的袁世凱,不僅心力支絀,智竭計窮,身體狀況也難於維持了,他終於放棄了對命運的抗爭。5月22日,在接到四川督軍陳宦要其退位並宣告與他斷絕關係的電報後,袁親筆起草了同意退位的電文:
昨見到松坡致黎(元洪)、徐(世昌)、段(祺瑞)的電文,勸我退位。公誼私情,感佩交集,但尚未了解我的用心。我厭棄問世(從政),幾乎一天都不願意幹了。一再商議重要諸公(指黎、徐、段等人),擔任善後。全都認為這件事體重大,難於輕易放棄;內憂外患,相逼而來,馬上就有亡國的禍患。我年近六十,有難萬狀,還能有什麼貪圖的念頭,就是再愚蠢也不至於如此。我的心志已決,退位不成問題。所當研究的,惟在於善後。政府諸公,討論多日,仍然沒有結果。如果不考慮善後,撒開手就走,危亡立見,實在不能忍心至此,而且也沒辦法自拔。眼下所差的是速籌善後之策,但非有二三分的擔待,不至於立見危亡、分裂,退位一議,立刻可以解決。務望切商於政府,速定辦法,力擔責任,期盼能夠早些定局。希望即刻詳籌,共同妥善商量如何?務祈嚴守秘密,電未盡言。101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袁在此電文中表現出來的萬念俱灰的心情應該是真實的。他之所以不馬上退位,是擔心善後未決,撒手不管,會給國家造成危亡、分裂的局面。知錯能改,見帝制不可行,遂斷然取消,可謂識時務;不諉過於他人,拿部下當替罪羊,可謂有擔當;最後同意退位,不以國事作為個人進退的孤注,反映了他還有起碼的責任感。
行百里而半九十,袁世凱這一生,就是這最後幾步沒走好,所謂&ldo;一失足成千古恨&rdo;,袁世凱是最典型的例子。英雄末路,晚節不終,身後被人口誅筆伐了近一個世紀,或許會像他那位老前輩‐‐曹操一樣,繼續被罵上幾千年,沒辦法,誰讓他一念之差,做了&ldo;真小人&rdo;呢!本書無意為袁世凱翻案,而且&ldo;洪憲&rdo;帝制是鐵的事實,也無案可翻。但就完整客觀地認識一個歷史人物,筆者是服膺太史公&ldo;不以成敗論英雄&rdo;的史識的,是主張&ldo;不隱惡,不溢美&rdo;,以同情的態度看待、評價袁世凱的歷史作用和地位的。袁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複雜多變的時代,或借用唐德剛先生的話,稱其為&ldo;社會轉型的時代&rdo;,所以袁既是時代的產物,自然會帶有其所由產生的那個時代的烙印和痕跡。對袁這個歷史人物,以筆者的歸納,可以用三句話概括其一生:青年為愛國之英雄,中年為治世之能臣,晚年為誤國之奸雄。這樣一個人物是不能簡單地蓋棺論定的,或者說是蓋棺也難以論定的。
袁靜雪原名袁叔禎,是袁家三小姐,也是袁生前最寵愛的女兒之一。解放後她曾撰有《我的父親袁世凱》一文,發表在《文史資料選輯》上,其中披露了袁生前的許多生活細節,使後人能夠從&ldo;人&rdo;的角度和層面觀察袁世凱,是彌足珍貴的第一手資料。根據袁三小姐的回憶,輔之以其他史料,我們得以大致復原出袁為人行事的真實面貌,並由此摸索出袁世凱何以自我毀滅的真實軌跡。
首先,袁世凱出身於一個幾世同堂、聚族而居的大家族中,這種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我們從現今尚存於福建、贛南的客家人的&ldo;圍屋&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