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卷首語
對中國的不解、誤解和偏見,不利於我國,也不利於這些國家自身,因為偏見會使他們的對華政策隨之產生嚴重偏差。可以說,正確認識中國這個有13億人口的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事關他們的重大利益;也是世界和諧的必要因素。中國對外交流中力推“和”文化,“和諧”、“和善”、“祥和”,將是中國的符號表徵。推廣這樣一個理念,公共外交有“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之功。
——*
許多西方人多少都會對中國心存一些偏見。西方人對中國有一種印象,就像中國人對西方國家也有一定的印象。通常,在這兩種印象之間沒有任何理解和溝通的橋樑。但是,西方人最不好的一種觀念是,他們認為自己有權力來為全世界制定價值觀,卻低估了中國人的想法。另一方面,中國在和西方溝通時也有一些錯誤的做法。因為西方人的表達和理解方式不同於中國人,所以常常會發生一方說的是一回事,而另一方卻將之理解為另一回事的情形。我們很高興這本書可以為減少中西之間的誤解作出一些貢獻。
——約翰·奈斯位元多麗絲·奈斯位元
。 最好的txt下載網
鳴謝
由於本書是在現場五次對話的基礎上進行整理加工,先後以中英文版的形式出版的,雙方作者之間的溝通及出版的事務是極其複雜的。本書從最初的創意到最後的出版,得到了方方面面的朋友和單位的大力協助。首先我們要感謝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三局的副局長吳偉女士,沒有她的最初構想和全程支援,就不可能有此書的面世;感謝中國外文局局長周明偉先生和副局長兼總編輯黃友義先生,他們為本書話題的設定貢獻了不少精彩的點子;感謝《中國日報》前主編朱英璜先生對英文版的審定;感謝對話的現場翻譯張洪斌先生,他的準確表達為雙方作者搭建了溝通的橋樑;感謝許靖國博士和張海花女士,他們為雙方作者的聯絡與協調做了許多工作;感謝梁婷婷博士和王更喜博士對本書對話部分的校核;感謝“橋藝術中心”慷慨地為對話提供了精心佈置的場地;感謝新世界出版社副總編輯張海鷗領導下的編輯團隊,他們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
約翰·奈斯位元
多麗絲·奈斯位元
序一
*
我是由上個世紀80年代初的《大趨勢》“認識”奈斯位元先生的。遲至2000年,我才在北京幸會了奈斯位元先生和他的極富才智的夫人多麗絲。2009年5月,他們在寫作《中國大趨勢》時,曾把他們提出的“中國新社會的八大支柱”的構思告訴我,並真誠地請我提意見。他們作為美國人和歐洲人(多麗絲是說德語的奧地利人),以他們的文化背景,從海量的、雜亂無章和充斥著矛盾的關於中國的資訊中提煉出了這八大支柱,讓我不僅頓感驚異,而且頗為欽佩。我若在瞬間提出意見,不僅是魯莽的,而且擔心因為摻入了我的中國式觀點,會影響他們非中國式的表述。於是,我表示,這八大支柱中國人是能理解的,也符合中國實行改革開放政策30年來發展的事實,事實是他們的寫作——更準確地說是研究(社會科學領域的研究)的基礎。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30年以來的理念、政策、實踐和結果被稱為“中國道路”、“中國模式”或“中國案例”,然而,透過世界各種媒體所呈現的中國差異極大。西方媒體說,在十字路口的中國有多種前景:不成熟的中國、*的中國、經濟強大但傲慢的中國。觀察同一個中國,其結論竟然是多樣的中國。
我和奈斯位元夫婦討論了觀察中國的困難和觀察中國的方法。我們認可中國是一輛疾駛的列車,列車不僅很長——有30多個省市,而且乘客很多——56個民族的13億人。站在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