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 (第3/4頁)
吻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個完整的顯示。即使佛陀本人也是一樣,他不幸的只能以佛陀的形式去顯示佛法與佛性,而當他是佛陀時,他便不能是一株花草,而不能以花草的形式去顯示佛性。
請自信,你的因緣是在你自己的領域裡契入空性,也許你並不是刻意知道這一點,但也許你已做到過許多回了,因你的行動在具體的情境中已合於正見,而你的上師的任務也只是啟發你有意識地察覺出這一點——你現在還迷信於那些從容鎮定的微笑嗎?
呵呵,我以為,即使你形狀歪扭,深感痛苦與絕望,卻正確地做好了某些事情時,也許正是你見道之時。在這裡,我要破除那些絕對的見道者,我不說他們是騙子,因他們並不知他們所處的境緣只是諸多境緣之一種,甚至他們以為的無緣境也是一種緣境,他們迷失在破碎的終極之中,無論是法師還是活佛,還是一個農夫,以空性見來識,情形都是一樣的,並無道內道外之分。在佛法裡沒有權威,只有了悟,具體到每一個行者,以不了義說,無見並非正見,無見就是無見而已,佛法啟示,絕對的客觀性是虛妄的,有緣境即會有見,每一種認識都是由某一個個體認識的,把“我說”換成“佛說”,或是“如是我聞”,情形是一樣的,事實上,是你在說。去掉所緣境而只說見地,是一種謬誤。
正見必有其指向,“性空緣起”講的便是這個道理,你必有所緣,而無上智慧並不是破除你與你的所緣境,或視二者為虛,而是讓你認識到,你與你的所緣境無法分離,相互影響,且並行無二,換作一句哲學話語,無論缺少了什麼的宇宙都是不真實的,已經發生的都發生了,儘管你未必知道,而沒有發生的,則永遠不會發生,儘管你也未必知道。
所謂如實便是此“如實”才是。
好吧,了悟了這一點,你也許可以長舒一口氣了,可說佛法不過如此,是的,它就是如此,與世間萬法並行無二,只要談到殊勝,即是不了義,呵呵,它平等吧?
有些佛教徒還會不甘心地說,“我承認世間萬法皆有殊勝,但佛法更殊勝!”唉,這是又回到終極所緣之中,信徒何時才能以平常心看待佛法呢?
若有人問我:“你是把佛法當宗教還是哲學?還是僅當世間一法?”
我是把它當作世間一法的。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殊勝
比較自然的佛教與其他宗教教派一樣,是由一些相信的人經過修習、研究之後發展起來的,它與其他宗教在信仰的領域中相互競爭,最終與其他教派取長補短,並列於世。在我看來,過分強調佛法的殊勝,只是信眾的個人偏好罷了,事實上,把佛法當成一種終極真理令我非常反感,它幾乎是迷信的萬靈藥,在那種迷信的佛法中,事情被過分地簡單化,專業佛教徒只不過是對於心與物的關係,獲得了一些古代教學法所教導的實修經驗,在較現代的意義上,那其實只是一種人類知識上的猜想,它並未獲得更充分的證明,僅僅滿足這種猜想,並把它當成信仰,我以為是一種極簡化的傾向。事實上,有關心與物,我們現在已經有了更多的道路去了解,而完全不必滿足於只在哲學或宗教上作討論,我們的現代技術已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最新的研究發生在腦經神學、量子生物學與心理學,瞭解它們雖然有一些困難,但卻是可以做到的,只是需要我們在智識上做一些努力罷了。
對於那些佛教愛好者,學佛不過是為了高興或是心情好,做好事是為了得福報,消惡業,守戒看經不過是為了長智慧,以便福慧雙修有朝一日成為聖人,就像我們玩電子遊戲中的掙積分,我們成了佛就變成了遊戲結束,因為我們成佛以後便無事可幹了,我們要是非有一件事要做一做,就是我們可以教其他人佛法,這就相當於接著教別人再玩一遍那個老遊戲。我認為,這是對佛陀一生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