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臘月二十八上午十點,陽光暖暖照在大地上,紅花鄉坤河工作區振興路中間位置,打起了一個指揮部,兩根立柱上面橫著兩根竹根,竹竿上掛著十米長的紅布,上面寫著:紅花鄉振興路建設指揮部。
前面放著三張有點陳舊的課桌,有兩張相鄰的兩條腿用鐵絲捆紮在一起,共同支撐著兩張課桌,前面鋪著紅絨布,看起來很喜慶,桌子後面是木製的連椅,李書記、趙鄉長、尚、李兩個副書記和孫宗遠坐在上面。
整個活動基本都是孫宗遠在張羅,先把各個工作區和配備的技術、督導人員召集在一起開會,發放了各村的任務清單和標識位置,然後講了技術要求和驗收標準,最後是補助標準和時間要求,特別強調時間從正月初六開始、正月十五結束,時間要求是十天。今天分配到村,村裡根據工程量明天下午四點前必須再分到戶裡。
趙雲成鄉長簡單強調了質量問題、安全和補助等問題,李建國著重強調施工時間鄉里公佈的是從初六到十五,群眾只能提前不能拖後,至於提前乾的不屬於鄉村兩級組織,那是群眾自發行為,鄉里的村裡的幹部要做好勸說工作,群眾不聽堅持施工的,包村幹部要做好安全和技術指導工作,讓廣大群眾過一個祥和歡樂的春節。
鄉村兩級幹部“呼啦”一下子全部散開,開始認領工作任務,然後確定分配給群眾的數量。
李建國書記對主席臺上的四個人說:
“我們幾個人這個年就在這裡過了哦,鄉政府黨政辦排個值班表,這裡也排個,我初一,讓秘書根據自己意見排好;我們幾個人還得聯絡下工作區吧,我和老趙一人一個,尚和平和李玉山每人兩個,孫宗遠跑面抓質量,我們跟你打工啊!工作中有什麼問題,我們每天早上九點半在這裡碰頭研究吧。”
原定明天下午各村把任務分配到各家各戶,沒想到半晌午和一下午全鄉43個村子全部就分下去了,這歸於建設辦前期工作細緻,每個村都有看得懂的工程量紙質明細,再加上每個村子都有技術員,所以很簡單的就分下去了,在分的過程中,聽到風聲的群眾也不管多遠的就急哄哄的拖家帶口的到了工地現場,很多人還拿著鐵鍁、钁頭、大錘等工具,前面分完,後面戶裡就開始四處張羅石頭,老遠看前面有個人疙瘩在緩行,後面是一大串的人再搬石頭。
石頭也不是每個地方都有,有的地方多、有的少、有的近、有的遠、有的大、有的小,群眾就怎麼省事怎麼來,晚上六點半都看不清人影了,就有人薅了一堆荒草,點著了藉著火光幹。
還有人讓家裡給送飯送被褥來,婦女挑著擔子,一頭繫著暖瓶或者盛飯的鋁鍋,一頭是被褥大衣。吃完飯、喝杯熱開水,攤開苫子,鋪上些乾草,人躺上去蓋好被子,最外面再覆蓋上塑膠布擋風避暑霜,看著自己全家辛苦一晚上尋找的石頭別讓人給偷走了。
二十九一大早,全鄉1萬多名群眾都跑到振興路工地了,平均一米將近兩個人,四口的家庭路段也就一米多一點,經常是路南一個、路北一個,走的近相的好的,親朋好友的都靠在一起互相幫助,或者女的整路面,或者男的去尋找石頭搬運過來,太大的石頭還得用大錘破開。
親戚不是紅花的,也被這裡人給邀請過來給幫忙,,好酒好肉的侍候著。
沒過門的媳婦也來了,新姑爺也來了,在老婆婆或者丈母孃一家子年前,好好秀了一把身段,沒力氣的做飯送飯,有力氣的夯大錘、刨地,這個工地熱鬧的啊!
孫宗遠看著這麼多人在修路,心裡不踏實:
“老天爺要是知道是我起意讓老百姓不過個好年,非得打雷批我不可。”
隨意走到正幹活的一家,壯勞力是個三十五六的漢子在用大錘砸石頭,他的婆娘和一個十二三歲的男孩子正在修整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