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奕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秦王李世民的大軍駐紮在柏壁,永安王李孝基、陝州總管於筠、工部尚書獨孤懷恩、內史侍郎唐儉四人分兵兩處,各自在大軍東南和東北安營紮寨作為輔弼。
唐軍三個營地本應形成犄角之勢,互相拱衛,徐徐前進以求蠶食賊軍。
然而,李淵和李世民的戰略是不同的。
經過一個月的初期僵持之後,這對英明的開國父子都看出了劉武周色厲內荏,外強中乾,根本沒有同大唐爭霸的根基。既然如此,前線統帥李世民索性按兵不動,主打一個拖字訣,拖上三四個月。有著後方關中的糧餉持續供養,唐軍的戰力只會越來越強。而叛軍搶完李淵在幷州十多年攢下的家底之後,可持續發展的條件完全沒有。
如今在劉武周治下,幷州大亂,百姓逃竄不事生產。劉武周手下都是些農民武人出身,沒有治國經驗,幷州已然亂作一團。
沒有一個治理穩定農業發達的後方作為保證,府庫再殷實也有坐吃山空的時候。
李世民採取拖延的辦法,或許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心思。在長安他是拔了牙的老虎,處處受到皇帝和太子的鉗制。可是帶兵在外的時候,如何打仗都交由他一人說了算,乾綱獨斷臨機決事。
從正面來說,拖是對付叛軍最好的方式,對士兵的消耗最少。只是,這種方法對於國庫的消耗過大,還會留下個擁兵自重,養寇自重的罵名來。
事實上,李世民確實是這樣操作的,十天以前劉武周就分兵退守城市了,而李世民的大軍卻仍在柏壁駐紮,做出一副長期消耗的樣子。
無論是何種目的,戰事時間過長對於國家不是好事,於是,李淵繞過李世民給李孝基四人發了軍令。
這一日,柏壁東北的唐軍營內,年過半百的永安王李孝基正享用烤羊肉。
李孝基跟李淵同輩,是李世民的叔叔輩,年輕時也是一員猛將。李孝基看得很明白,裴寂是個倒黴蛋,被派過來給李元吉擦屁股,結果落得個全軍覆沒。而他自己則是幸運的,跟著能征善戰的二侄子李世民混戰功就行。
來自長安的糧餉不斷供應唐軍三座大營,士兵的吃食只能算一般。作為將領,李孝基不曾虧待自己,每日各色肉菜。出征一個多月,李孝基甚至胖了些。
“報,陛下手諭”,巨大的軍帳門口,李孝基的一個親兵大聲喊道,
“哦,呈上來”,李孝基聽見這話,有些奇怪。皇上的手諭怎麼會到我手上,不該給秦王嗎。
那親兵將一黃色帛書送到桌上,李孝基拆開閱讀。
李淵的手諭很簡單,簡單到只有三句話。
“劉賊僥倖竊據大唐龍興之地,卿等宜速求戰,以早日收復晉陽為上”
手諭的內容很簡單,李孝基閱讀的同時,聽見親兵說道,“宮中使者說,這手諭是發給王爺和東南營中兩位大人的”,李孝基明白過來了,這是李淵發給他和於筠、獨孤懷恩和唐儉的催戰金牌啊。
想到這個族兄,作為君父,如今竟然不敢主動發令給二侄子李世民,李孝基微微一笑。
笑過之後,便是煩惱。李淵的微操,顯然不符合前線將領的利益。
穩贏的仗,肯定是越拖對軍方越有利。說不定此戰之後,秦王班師回朝,便能成為大唐實際上最有權勢的人。
是的,李孝基是秦王黨。
“把這手諭,給秦王送去”,李孝基甚至不想通知跟他同屬一營的唐儉,先給李世民看了再說。畢竟,出戰不符合李世民的戰略規劃。
柏壁大營,軍中每日正常操練,輪班巡營,崗哨查探,好吃好喝地招待著,唐軍儼然一副出來拉練的悠閒模樣。今日有則是所不同,校場上人聲鼎沸,被圍得嚴嚴實實的。除了在營地周邊的守衛和在外的崗哨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