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拉石之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必了,”王化忠輕輕搖頭,嘴角掛著一抹了解的微笑,“你大哥並非那般優柔之人,這些瑣事無需我們過分掛懷。”
古語有云,知子莫若父,此言誠不欺人也。
此時此刻,王逸飛靜坐於油榨坊內,臉上雖仍籠著一抹淡淡的憂愁,但較之先前的焦慮與慌亂,已平復許多。這份平靜並非源自他超乎常人的心理調適能力,而是因為一封書信的出現。
一封來自聶三發的信。
這信,安放於王逸飛幼時習字的書桌深處,簡短几行,卻因毛筆書寫,鋪滿了兩張宣紙,承載著歲月的重量與情感的綿長。這是王逸飛與聶三發多年來的默契,每當王逸飛放學歸家,發現師傅外出,書桌內總會留下一張字條,告知去向,同時提醒他應完成的學業。
今日聞得聶三發離去的訊息,王逸飛心急如焚,奔至書桌旁,期盼著師傅留下的隻言片語。果不其然,書桌開啟瞬間,兩張散發著淡淡墨香的紙箋躍入眼簾:
吾徒逸飛:彈指揮間,師已寓居碧巖村二十春秋,此間無他成就,唯欣慰於爾之成長,能承我衣缽,使吾百年後,面對先輩無愧矣!甚悅!
吾乃江湖散人,樂遊四方,因憐爾資質,駐足至今。今爾已學成,吾心無掛礙,故遊子之心復燃,恐爾不捨,故先行一步,望爾勿效小兒女之態,悲悲慼慼,此非吾所願,切記!爾之資質上乘,心性純良,技藝已窺門徑,今後若能銘記“不惹事,不畏事”,則四海之內,皆可任爾翱翔!
爾天資出眾,未來際遇非凡人所能測,此吾所喜;然爾面帶桃花,目含金瞳,日後必有情劫難逃,故贈“不失本心”四字,以解爾惑,望慎思!
另,留玉佛一尊,伴爾左右,可使心神寧靜;玉牌一枚,日後或有奇效,切勿輕易示人!
師 三發
字句間,王逸飛的眼淚無聲滑落。世人哪知,聶三發收王逸飛為徒,並非單純因孤獨,實則是欲傳授武藝,栽培於他。自三歲起,聶三發以藥浴滋養其身,六歲傳授吐納之術,江湖所謂內功,八歲始習拳腳,二十年間,王逸飛已練就一身絕技,其氣質也隨之蛻變,或許,這便是王化忠莫名敬畏之源……
然而,這份敬畏潛藏心底,難以言表。因聶三發嚴令:出師前,不得在人前展露武功,否則師徒情斷。王逸飛謹遵此訓,連王化忠亦不知,聶三發實為武林高手。
如今,留言中言及已出師,意味著他可自由施展武藝,本該歡欣鼓舞,王逸飛卻滿心沉重,因這自由的代價,是師傅的遠離。若早知如此,他寧願一生無武。
“師父,受徒兒一拜,此生定不負師恩,做個頂天立地的男兒。”王逸飛取出玉佛與玉牌,與信並置桌上,緩緩跪下,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頭。
那黃玉雕琢的佛像,光澤溫潤如新剝雞油,正是玉中極品——雞油黃,握於手中,涼意透心,令人精神為之一振。而那羊脂白玉製成的玉牌,正面篆刻“令”字,背面則是一條活靈活現、似欲騰空而出的五爪金龍。
王逸飛細細端詳這兩件寶物,雖不明其妙用,但深知這是師傅留給自己的珍貴記憶,需倍加珍惜。
收拾好玉佛與玉牌,他逐一撫過屋內每一件物品,心中五味雜陳。這蒲團,是他幼時打坐之處;那木桶,曾是師傅為他沐浴所備;棋桌,則是師徒對弈的見證……屋內每一物,皆熟悉無比,處處留有師傅的痕跡。而今,師傅又在何方?想到此處,王逸飛不禁一陣酸楚。
“這油榨坊,不容他人拆毀,此地亦不容糟踐。我將定期歸來居住,一切陳設,一如師傅未離之時。”王逸飛望著這溫馨小屋,心中暗自發誓。
他堅信,終有一日,師傅會歸來。
夕陽西沉,王逸飛歸家時,桌上已擺好了母親燉制的豬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