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第1/5頁)
泰拉石之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以天朝歷史為例,那位奠定大周八百年基業的傳奇丞相姜尚,誰能否認其才華橫溢?然而,即便如此,年至古稀,仍在渭水之畔垂釣,若置於今日,可謂人生之大不幸。若非周文王慧眼識珠,這位蓋世英才或許便淹沒於歷史長河之中,無人知曉。
故,在這片浩瀚的華夏大地,自古科舉至現代高考,無非是獲取鳴鐘問響的門票,以為憑此便能一步登天,實則天真可笑。官場之上,順風順水者,不外乎兩類:一是含著金鑰匙出生,背景深厚;二是八面玲瓏,善攀高枝。而對於那些出身貧寒且不願折節的志士,官場往往意味著一場悲劇的宿命。但請勿誤解,吾非鼓吹悲觀消極,畢竟,即使傲骨如菊,亦難逃凋零之哀,呵呵,一笑置之。
餐畢,王逸飛對陳震義言道:“吾將先行歸去,此事未必即刻有解,然無論如何,今日必給予君答覆。”
“瞭然。”陳震義連連頷首,“待君佳音。”
離別陳宅,王逸飛未急於聯絡杜書記,此事需先探其口風,方可定奪是否上報。時值週末,未經召喚不宜貿然前往,故需一合適由頭探訪杜府。何種理由方不引人猜疑?王逸飛輕撫鼻翼,沉吟之際,目光被街角喧囂吸引。原是眾人圍聚,似爭執不休,近觀才知,乃兩位棋手對弈,圍觀者爭論棋局下一步之走向。
王逸飛啞然失笑,此情此景,恰是民間一趣:棋盤兩端,二人對峙,旁觀者漸眾,最終竟成眾人之爭,原弈者反成陪襯。世間之事,亦復如是。諸多糾葛,初時僅限於少數,而後卻總有無關之人紛至沓來,譬如明星私事,純屬個人之事,無關他人,卻因狗仔窺探、媒體推波助瀾,及粉絲過度關注,最終情感波折,分分合合,令人咋舌。古人所言,世事如棋局局新,誠不欺我也!
然此刻,王逸飛無暇深思,街頭棋局卻觸動靈感,想起一絕佳藉口拜訪杜書記。數日前,杜書記偶言欲求一副佳棋,王逸飛與喬雲娜閒聊時提及,未料昨日雲娜竟贈他一副紫檀精製棋盤,雕工細膩,棋子深紫如漆,幾不見木紋。此物若落入行家眼中,一眼便識正宗小葉紫檀之珍品。本擬明日攜往單位贈予杜書記,今遇此事,權作敲門磚矣。
計議已定,懷揣棋盤,王逸飛徑往杜府。作為貼身秘書,出入杜府頗為隨意,無需事先通知,此乃領導示好之意,然心中當有分寸,何時可往,何時不可,自當權衡。若視領導府邸為遊園,恐招致不測。身為秘書,自知之明乃必備素養,此亦王逸飛尋藉口之故。
杜府前,保姆陳媽啟門,見王逸飛,熱情招呼:“哎呀,小王來啦,快進!”
古語云,宰相門前七品官,當今領導家中保姆亦有類似地位。雖從事勞碌,卻與領導共處一室,日久情深。領導家中,保姆地位特殊,性情溫和者,更視其為家庭一員。保姆因頻繁接觸領導,深知領導喜好,故欲親近領導者,常尋保姆為途徑,雖成功機率不高,亦勝於無策。
而能為領導服務者,自有眼力。來訪賓客,領導好惡,心中有數。開門迎客,笑對何人,冷對何人,分毫不差。陳媽對王逸飛親熱,乃因常聞杜書記誇讚,此等情景,在杜府罕見,陳媽自然待之以禮。
非言世人勢利,世態炎涼,身處名利場,皆有一顆榮華心,一雙體面眼。曾聞一雜誌載,鄉間老母,歷盡艱辛育子成才,子入大學,母心甚慰。某日訪校,子恐其貧窮老邁,顏面受損,竟稱母為鄰舍。後,老母再未踏足校園。
“陳姨好。”王逸飛含笑問候,低聲道,“杜書記在家嗎?”
在王逸飛的世界裡,身份的界限模糊不清,人們口中的“陳媽”,他親切地喚作“陳姨”;而面對杜書記的伴侶,他最初以“趙院長”相稱,隨著彼此間的熟絡,遵照對方的意願,轉變為更為親密隨性的“趙阿姨”。這位趙阿姨,名喚趙鳳仙,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