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頁 (第2/3頁)
吳曉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保收的&ldo;大鍋飯&rdo;和&ldo;鐵飯碗&rdo;。老員工推薦了詹宏祥、高建明為代表向我攤牌:&ldo;公司股份化改革完成就不是終身制了,我們突然失去了靠山,要是被公司開除了不得上街要飯?乾脆把這幾年賺的錢分光,之後你怎麼做都行。&rdo;接著,在召集的老員工座談會上,有人發出了&ldo;先於股改進行住宅私有化&rdo;的呼聲。
根據蛇口中華會計事務所的審計報告(截至1988年10月),萬科淨資產為一千三百萬元。
其中住宅資產佔了五百萬,如果把這部分資產分了,公司資產將縮小近二分之一,不利於增資擴股。我自然不會妥協。
透過轟炸式的宣講、懇談會等形式進行解釋說服後,儘管仍舊有些老員工持不同看法,但大多數還是願意公司進行股改。
在顧問公司香港新鴻基證券的指導下,反覆酌協,經過十七次修改,招股通函最終定稿。
對招股通函上公司要遵循&ldo;規範、透明、守法&rdo;的條款,管理層進行了熱烈的爭論。遵守還是不遵守?多數認為:在市場不規範的現實下,大多數企業不規範,我們規範無疑束縛自己的手腳,死路一條,所以,不能一味書呆子氣地對規範化動真格;作為少數派,我堅持:同過去決裂,走規範化的道路,即使有走不通的風險,將來市場規範了,我們不僅能繼續生存下去,還會處在一個制高點,走在前頭成為標兵榜樣。
&ldo;我們最初靠貿易起家,在開放之初的深圳,搞貿易往往需要搞關係、倒批文,鑽政策和法律的空子。公司要發展,成就一番事業,就不能再走老路,從現在開始就要規範。中國要進入市場經濟,規範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我們力圖按照國際上通行的慣例來做。從謀求股份制改造開始,我們就需要把規範化放在核心的地位。要做中國最規範的企業。&rdo;
熬夜至凌晨兩點鐘,規範化的專題會還在進行。我突然問孫路:
&ldo;孫路啊,你們這幾個秀才還真得琢磨琢磨,今天做的方案,十年、二十年以後,能不能繼續下去,還有沒有意義?&rdo;
此時此刻,我舒展一下疲勞的身體,興奮的大腦裡飄蕩著一面旗幟,一面創新企業的旗幟,領跑在創新改革的大路上,飄啊,飄啊……接下來,是向市府體改辦公室提交股改報告。隨後,金田和原野兩家企業也遞交了股份化改造的申請。
體制改革辦公室很興奮:終於有響應股份化號召的國營企業了。
就跳不出如來佛的手心?
接受萬科股改的申請案,體改辦主任徐景安帶領企業處長王林到和平路50號現場辦公。申請報告中最敏感的部分是:一千三百萬淨資產按照五五劃分,國家和企業職工各一半。
難題推到了主管體制改革的副市長朱悅寧的辦公桌上。
望著這位曾是國家經委研究室筆桿子的朱副市長,我先開口:&ldo;從法律上看,公司持國營牌照,風險由國家承擔,但從資金投入的角度看,國家卻沒投一分錢,說全是國家的也不合適,因為資產是我和員工們赤手空拳做起來的。既然如此,各一半,五五分成如何?&rdo;
朱副市長用欣賞的眼光望著急於改革的創業者:&ldo;五五不行吧,四六。&rdo;
&ldo;你四我六?&rdo;
&ldo;怎麼能讓國家佔小頭呢?哈哈哈,當然是國家六你四啦。&rdo;
&ldo;呵呵呵……君子一言,駟馬難追。&rdo;我心裡想:別說四六了,二八,甚至一九我都幹!產權界定清楚就好辦!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