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傑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著他的恥辱和喜悅。我自己彷彿也成了那個中途被趕下車的年輕旅人,在一個破舊的火車站裡饑寒交迫。
是報復,還是愛?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將遭遇到並做出選擇。親愛的廷生,有一天,我們也將遭遇到我們的&ot;馬瑞茲堡之夜&ot;,我們將作出怎樣的選擇呢?
甘地反對暴力。暴力看起來有益,然而它的益處是暫時的,它的罪惡卻是永久的。甘地認為,用暴力不可能中止暴力,而只能引發更多的暴力。他說過這樣的一段話:&ot;我不相信以暴力為捷逕取得成功。我可以贊同和尊敬好的動機,但一旦使用了暴力的方法,哪怕是為了最崇高的事業,我都堅決反對。經驗告訴我,永久的幸福靠非真理和暴力是得不到的。&ot;
甘地的這種非暴力思想,也正是我們民族最匱乏的精神質素。這一百年以來、這兩千年以來,我們的土地經歷了太多的血腥、太多的屠殺。血泊不僅沒有讓我們清醒過來,反而讓仇恨更加泛濫。在這樣深重的危機中,中國太需要甘地和甘地精神了。
非暴力也就意味著寬容和理解,意味著愛與憐憫。非暴力是柔弱的剛強,是眼淚中的鹽分。甘地認為:&ot;真理停駐在每個人心裡。我們得在心裡尋找它,並且受它指引。但無人有權強迫別人照他對真理的看法行事。&ot;
甘地堅信用&ot;愛和尊敬之法&ot;能夠使得印度獲得解放。甘地的老朋友、著名的歷史學家克里帕拉尼卻不相信這一點,他對甘地說:&ot;您可能瞭解《聖經》或《薄伽梵歌》,但您根本不懂得歷史。從沒有哪個民族能和平地得到解放。&ot;
甘地笑了。&ot;您才不懂得歷史,&ot;他溫和地糾正說,&ot;關於歷史您首先得明白過去沒有發生過的事,並不意味著將來也不會發生。&ot;他進而指出,這是一個充滿奇蹟的時代,人們不能因為某一事物或觀點新奇,就認為它毫無價值。僅僅因為困難就說不可能,是與時代精神不符的。以前從未想過的事物如今日日可見;不可能正在變成可能。&ot;我們不斷地為在暴力方面的發現感到震驚。但我堅信,更多從未想過和看似不可能的發現將出現在非暴力方面。&ot;
在個人生活的領域裡,甘地同樣是一個偉人。
他承認,正是妻子喀絲特拜教會了自己如何去愛。按照印度的傳統,甘地結婚很早,當時他只有十三歲。那時他還不知道什麼是愛情,也不知道如何去對待自己的妻子。
在青年時代,妻子是甘地的榜樣,她讓他看到了如何根除正在侵蝕著他們婚姻的憤怒與競爭--她不是打擊報復或火上澆油,而是在甘地爆發和犯錯誤時不斷地支援和寬恕他,總是看到他的優點並默默地激勵他活得更好,不負她的尊敬。
漸漸地,甘地開始認識到妻子每天所做的事正是他自己一直崇拜的理論上的理想。甘地效法妻子,結果兩人互為師表。甘地從妻子身上學到了耐心,作為回報,妻子也從甘地身上火一樣的熱情中受到啟迪。
甘地經常說,這項長久、磨難、嚴峻的磨練需要精衛填海般的耐心。每次越過了擋在他們中間的障礙時,他們發現自己不僅更愛對方,而且對周圍的人也更加熱愛和耐心。甘地學會將這種愛延及仇敵身上,即使他與妻子一起被捕入獄,他也不怨恨那些來抓捕他的人。
喀絲特拜一生都與丈夫共患難。甘地沒有積攢一點財富,但有人說他在精神上是&ot;世界首富&ot;。甘地說,全世界都是他的家。喀絲特拜支援丈夫的這一說法。有記者問她,他們夫婦有幾個孩子,她說:&ot;我生了四個孩子,不過甘地老爹養了四億個(印度當時有四億人口)。&ot;
</br>
<style ty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