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慧慧a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我們在日常閱讀歷史時,追求的是便利,同時也要綜合各種史料來儘量公正地評判歷史。\"
\"但公正往往是相對的,絕不是絕對的。\"
\"即便親歷其境都可能產生偏差,更何況是整合各方觀點後的判斷呢。\"
鄭志明老人原先以為蘇晨與李世民的對話中並沒有展現鋒芒。
直到現在,他才領悟。
蘇晨並非不露鋒芒,而是他懂得收斂。
世人想看到的不是蘇晨!
而是那個萬邦來朝,被譽為天可汗的唐太宗李世民!
鄭老淚眼朦朧。
他輕輕搖頭:\"年老了,思緒還是不如蘇晨小友開闊。\"
\"歷史沒有絕對的真實,只能無限逼近真相。\"
\"然而,誰能確定,你距離真相只是一步之遙,還是相差萬里呢?\"
老人拄著柺杖,問向身後的學生們。
所有的歷史研究者張口結舌。
\"剛才唐太宗李世民的話語中有半句錯誤嗎?\"
\"我殺了李建成就是殺,可李建成要殺我,就不算殺嗎?\"
\"我活下來了,我登基了,所以歷史給了我一個標籤,但如果在玄武門之變活下來的人不是我,這個標籤難道就不會貼上嗎?\"
鄭老滄桑的聲音在會議室迴盪。
\"自古以來,勝者為王敗者寇,這是歷史的殘酷,也是無時無刻都在上演的殘酷!\"
\"可何時,活下去也成為一種過錯?\"
\"人們只指責李世民策劃玄武門之變,除去李建成,逼退李淵,但若李世民不做,難道他只能坐以待斃嗎?\"
歷史研究者也在內心質疑著這個問題。
\"可是,鄭教授,既然沒有對錯,後世該如何記錄呢!\"
一個今年新入職的年輕人,年紀不大,提出了疑問。
對他來說,這也是個問題。
如果按李世民的說法,他沒有錯,那麼弒兄逼父這件事,難道因為沒有錯就不該被記錄了嗎?
鄭老搖頭一笑,釋然之情顯露。
\"後世想怎麼記錄,就怎麼記錄。\"
\"誰又能管得了呢?\"
\"但他唐太宗李世民想要為自己辯解,後世的史官同樣無法干預!\"
他的柺杖重重地砸在地上。
老人抬頭長嘆:\"若唐太宗問心無愧,那麼後世的公正,自在人心。\"
……
畫面中。
李世民注視著蘇晨。
殺意在他的眼中湧動。
但這並非針對蘇晨。
\"有時朕真的想,殺了那些史官!\"
他狠狠揮動衣袖:\"但朕不能殺。\"
\"朕要做的是心中的千古一帝,所以剋制不去殺,而非朕殺不得。\"
\"玄武門之變,李建成離世,朕也悲痛難過,畢竟他是朕的兄弟。\"
\"然而,到了今天。\"
\"朕寧願難過,也不想死去的是我自己。\"
李世民的目光定格在蘇晨臉上。
說完,他忽然一笑,轉身從案上拿起一串葡萄,扔入口中。
邊咀嚼邊坐下。
再回頭,唐太宗李世民已擺出一副不在意的樣子。
蘇晨看著唐太宗李世民。
他的心中同樣感慨萬千。
眼前是一位有血有肉的帝王,而非網路上的宮廷畫像。
他會憤怒,他會耍小聰明。
他會悲傷,會難過,也能強裝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