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幾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ps: ps:求訂閱、求贊!
第二七三章 幕府使者(二)
明朝的藩屬國數量之多,是超過歷朝的。同時也非常重視藩屬國管理,並建立了正規的朝貢制度,將周邊的藩屬國分為三六九等,根究對方與大明的遠近親疏,分為——朝貢國、藩屬國、附屬國、服屬國、贈貢國、屏藩、藩屏等等等級。並且,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處理大明與藩屬國之間的關係。
像朝鮮、琉球中山等等國家,態度最為恭敬,每年都進行朝貢,這是最頂級的朝貢國。大明周邊的一些接受大明冊封,並未大明效力的蒙古部落,也活得藩屬國的資格。日本呢,則是鄭和下西洋之前,在東洋巡航,接受了許多日本大名效忠。日本當時處於分裂狀態,大明冊封了日本多支“附屬國”。附屬國的地位,不算高也不算低。像朝鮮、琉球等等國家,在藩屬國中地位較高,原因是明初時,大明能夠在兩國外派官員和駐軍。
比如,琉球群島原本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地區,十萬人口的小國,也有幾百股“軍閥”勢力。琉球的中山國國王尚氏,投效大明,明初時大明幫助中山國統一了琉球,建立了琉球第一尚氏王朝。此時,第一尚氏王朝被第二尚氏王朝推翻多年,但是琉球與大明之間的關係,變化不大。
琉球國是最充滿大明海外殖民的痕跡。
至今,大明派遣的華僑官吏後代,也佔據了琉球國官府的許多重要官職,並且這些官職是世襲的。
而明初時。大明冊封日本地區的藩屬國,可不止一個。擁有多個棋子,如果利用得當,完全可以將日本納入中國的海外殖民地。
不過,大明自鄭和下西洋成為絕唱後,對於海外的戰略佈局,也紛紛被拋棄。比如,日本地區冊封的一些附屬國的棋子,自始至終,大明並沒有派遣一兵一卒。幫助日本地區冊封的那些附屬國進行爭霸。僅進行了一些朝貢貿易。因此,大明也並沒有在日本地區,牟取到殖民利益。
而明朝中期,倭寇、朝鮮戰爭等等因素。導致了中國與日本之間的關係。更顯冷漠。德川幕府成立後。非常注重與大明改善關係,有意恢復成為大明的藩屬國。
但是,倭寇的名聲實在太差。大明的傳統官僚,並不準備拿自己政治生命賭博,與“倭寇”恢復宗藩關係。
事實上,將日本納入藩屬國,擁有巨大的好處。比如,明朝末年的天災**,除了由於財富分配機制出了問題之外,還與銀本位制度有關。
明朝末年,張居正的改革,確立了銀本位制度,上繳中央的稅收,大半摺合成白銀。這樣,不但便於運輸,也更利於中央財政。但是,原本歐洲的白銀是源源不斷向大明供應的,誰料到歐洲徒然爆發了三十年戰爭,流向大明的白銀相對減少。
而白銀流入的減少,其實變相讓白銀升值了,稅收以白銀徵收,其實等於加重了民間的負擔。這一丁點的負擔,如果在盛世時期,並不會鬧出什麼風浪,但是明末天災**情況下,底層人民負擔稍微重一點,就會不堪重負,從而爆發出揭竿而起的反抗。
而與日本恢復邦交,有利於加大貿易。日本的白銀流向中國,一直可以維持到19世紀。等到19世紀時,日本大多數的銀礦,才開始枯竭,無以為繼。
而與日本擴大貿易,有利於白銀流入,便可以代替美洲白銀暫停流入帶來的銀荒。銀荒,對於大明來說,危害性僅次於糧荒!
白銀供應充足,不斷能夠有效刺激貿易。而且,白銀價值相對貶值,也有利於減低以白銀納稅的底層百姓負擔。
此時的日本與大明之間,並沒有成功建立官方的外交關係。所以,幕府的使者們,先以外國商人的身份,在天津港口進行登記註冊。按照天津港的規矩,外國的商人,繳納了響應的關稅和身份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