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犀無翼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時是在考場上做試卷,一時又是在教室聽課,在操場上立定跳遠……場景變了幾番,唯一不變的是,媽媽始終站在離她不遠的地方,一瞬不瞬地盯著她……
那眼神,說是關切但又帶著說不出的意味,就像是一捧雪,明明是被呵在手裡的,但雪卻融化得很快。
童嫿一聲驚呼,猛然睜開眼。
掏出手機想給媽媽發個微信,一看時間才四點半,童嫿又按下了這個想法,轉而開啟了膝上型電腦。關於稿子,她突然有靈感了。
她承認,先前郭超仁說得對。
再次核實資料後,童嫿開始打字——
說到水下探摸的方式,根據行進方向和路線,大致有三種。一是直線搜尋,二是圓周區域搜尋,三是矩形區域搜尋。
顧名思義,所謂“直線搜尋”,指的就是水下考古隊員,在確定好方向之後,對水下遺存採取直線潛游的方進行搜尋調查。在搜尋之前,隊員們要先投下兩隻連有導向繩的鐵砣,而導向繩的兩端,則藉助入水繩與水面浮標相連。在GSP定位系統的幫助下,隊員們能較為輕鬆地確定基點的地理座標,然後從浮標沿入水繩下潛到鐵砣位置。在整個搜尋過程中,隊員們都要沿著導向繩和鐵砣。搜尋的間距,一般是40-50米。這種搜尋方式,操作起來比較簡單易行,適用於水流較湍急、水底地貌起伏較大的情況,缺點是搜尋面積較小。
水下考古隊員郭超仁、耿嶽,沒有采取這種搜尋方式。
我們採取的是“圓周搜尋”方式。這種方式機動靈活,適用於水下能見度比較差、水流適中的情況。在潛水強光手燈的幫助下,我跟著郭超仁、耿嶽,全程目睹了這種搜尋方式。
他們預先做好了準備,投放了一隻由入水繩連線的鐵砣,確定了一處基點圓心,並使用GSP定位系統,來確定其地理座標。我們的下水點,就是入水繩上端連線水面浮標的地方。
跟著兩位隊員,我們潛到了鐵砣處,他們把隨身攜帶的搜尋繩的一端,緊扣在鐵砣上,再放出5米的長度作為半徑,作逆時針圓周搜尋。搜尋一週後,他們又先後把搜尋繩放長到10米、20米,依次完成兩論搜尋。
天遂人願,他們在後兩輪搜尋中,先後摸到了一隻……
“阿嚏!”童嫿猝然打了個噴嚏,自嘲道,“是誰大清早的就這麼想我?”
擤了鼻子後,童嫿看看時間,又順便看看日曆,突然頓住,她又對了對今天的農曆,猛地敲了下腦袋。
完了!昨天是媽媽的生日!
慘大了!